【漢語大詞典●嚲】
①[duǒㄉㄨㄛˇ]
[『廣韻』丁可切,上哿,端。]
1.下垂。
唐岑參『送郭乂雜言』詩:“朝歌城邊柳嚲地,邯鄲道上花撲人。”
宋周邦彦『浣溪紗慢』詞:“燈盡酒醒時,曉窗明,釵橫鬢嚲。”
淸洪昇『長生殿·驚變』:“軟咍咍柳嚲花欹,困騰騰鶯嬌燕懶。”
葉聖陶『倪煥之』一:“火焰時時象將落的花瓣一樣嚲下來。”
2.搖曵;
飄動。
唐姚合『霽後登樓』詩:“碧池舒煖景,弱柳嚲和風。”
五代李存勗『陽台夢』詞:“笑迎移步小蘭叢,嚲金翹玉鳳。”
唐秦韜玉『題刑部李郞中山亭』詩:“瘦竹嚲煙遮板閣,卷荷擎雨出盆池。”
明湯顯祖『紫釵記·花苑盟春』:“一簾春色如雲嚲,咱高燒銀燭到更殘。
怎說起送你個趁春風遊上苑。”
淸龔自珍『喝火令』詞:“端正當窗戶,停勻嚲步搖。”
3.松弛。
參見“嚲鞚”。
4.同“躲”。
躲避;
隱遁。
宋洪邁『夷堅甲志·車四道人』:“道人安寢自如,撼之不動,外人云,又被渠嚲了六十年,可怪可怪。”
宋楊萬里『不睡』詩:“醉裏不知何處嚲,等人醒後一時來。”
『宣和遺事』前集:“<王成>前去宋公莊上捉宋江,爭奈宋江已走在屋後九天玄女廟裏嚲了。”
5.指責。
參見“嚲剝”。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