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噤】
①[jìnㄐㄧㄣˋ]
[『廣韻』巨禁切,去沁,群。]
[『廣韻』渠飲切,上寢,群。]
“金”的被通假字。
“吟”的被通假字。
1.閉口。
『說文·口部』:“噤,口閉也。”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四·豔歌何嘗行』:“吾欲銜汝去,口噤不能開。”
唐杜甫『朱鳳行』:“側身長顧求其曹,翅垂口噤心勞勞。”
仇兆鼇注:“翅垂口噤,欲言不敢也。”
淸和邦額『夜譚隨錄·倩兒』:“蘭驚仆於地,噤不能語。”
蕭三『片山潛的手』詩:“一個個噤著口,--有誰敢伸出頭?”
2.謂不能出聲或不許做聲。
明沈璟『義俠記·被盜』:“哭得我氣衰聲噤,恐傷親意偸悲喑。”
『明史·外國傳三·日本』:“終明之世,通倭之禁甚嚴,閭巷小民,至指倭相詈駡,甚以噤其小兒女云。”
3.關閉;
封閉。
『文選·潘嶽〈西征賦〉』:“有噤門而莫啟,不窺兵於山外。”
李善注:“『楚辭』曰:‘噤閉而不言。’
然噤亦閉也。”
『太平天國軼聞』卷四:“劫深仙佛靈難救,山噤金銀氣不騰。”
4.因受寒或受驚而身體顫動。
唐李洞『寄太白隱者』詩:“開闢以來雪,爲山長欠春。
高遮辭磧雁,寒噤入川人。”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想了又想,心中火發,著實難熬。
噤了一噤,把牙齒咬得趷趷的響。”
老舍『四世同堂』六一:“這不是豆漿,而是新的血液,使他渾身暖和,不再發噤。”
5.見“噤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