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噍】
①[jiàoㄐㄧㄠˋ]
[『廣韻』才笑切,去笑,從。]
1.咀嚼;
吃。
『禮記·少儀』:“數噍,毋爲口容。”
陳澔集說:“言數數嚼之,不得弄口以爲容也。”
『荀子·榮辱』:“今是人之口腹,安知禮義?
安知辭讓?
安知廉恥、隅積?
亦呥呥而噍,鄕鄕而飽已矣。”
楊倞注:“噍,嚼也。”
漢王充『論衡·道虛』:“形上有口齒,形下有孔竅。
口齒以噍食,孔竅以注瀉。”
宋洪邁『夷堅丙志·仙岩三羊』:“羊逐食登高,遂至絶巘,既而不可下,留止巖穴,望之宛然,飲噍自若。”
2.指活著的人或動物。
宋王令『夢蝗』詩:“掃爾納海壓以山,使爾萬噍同一朽。”
參見“噍類”。
3.通“譙”。
責備。
參見“噍讓”。
噍②[jiāoㄐㄧㄠ]
[『廣韻』即消切,平宥,精。]
聲音急促。
『禮記·樂記』:“樂者,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
鄭玄注:“噍,踧也。”
噍③[jiūㄐㄧㄡ]
[『集韻』將由切,平尤,精。]
同“啾”。
象聲詞。
『集韻·平尤』:“噍,燕雀聲。
『禮』:‘啁噍之頃。’
通作‘啾’。”
參見“噍噍”。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