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雷公炮製藥性解】 [打印本頁]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0:24
標題: 【雷公炮製藥性解】

雷公炮製藥性解


書名  雷公炮製藥性解


作者  李士材


朝代  明


年份  公元1588-1655年


分類  炮製


品質  0%


引自:http://jicheng.tw/jcw/book/%E9%9B%B7%E5%85%AC%E7%82%AE%E8%A3%BD%E8%97%A5%E6%80%A7%E8%A7%A3/index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0:32


余讀仲景之敘醫,輒為之掩卷,蓋其感生死之芒忽,篤君父之危殆。


賤名利之浮榮,冀年壽以沒世。


傷哉其言,焉得不原本藥性,加意候診者乎?


三皇御宇,太昊首書八卦,開萬世道術之祖。


而神農遍嘗百味,黃帝著為《素問》,跡其鼎足,所化醫之用居多。


今考本經所載草木鳥獸等類,則干木果震萑葦坤子母牛兌羊良狗之說,酸鹹有五味之別,青黃有五色之分。


則坎水離火震木兌金坤土之說,定浮沉,明燥濕。


則本天本地親上親下之說,立君臣,分佐使。


則君一民二之說,有畏有喜,有惡有反。


則吉凶利害之說,有補有瀉,有正治,有從治。


則變通趨時之說,無非大易之源流,八卦之分布。


聖人所以順風氣而防夭札者,端不越此。


自太史公著《扁倉論》,以為美好者不祥之器。


而儒者又好自張大,置醫於九流之中。


欲如皇子之論當心,東裡之辯六氣,文摯止疾於齊王,枚乘霍然於太子,豈可得哉。


余以少孤,不及摻藥以進慈父,間為母氏嘗之,退而考諸方書,多所不合。


斯用痛心,乃於讀書之暇,發本經仙經暨十四家本草四子等書,靡不悉究。


然後辨陰陽之所屬,五行之所宜,著《藥性解》二卷。


敢謂拯危濟殆,於是焉賴,特以志余之悲,為人子事親之一助爾。


且夫甘旨以養之,溫清以奉之。


而卒罹夫不可療之災,欲代則不能,欲遍訪而證諸人則不及,此人子終天之恨。


仲景氏傷之,余所不辭而為之縷析者也。


若夫《素問》一書,軒岐之精蘊在焉,亦欲訂其同異而折衷之。


期於剖微而止,敬以異日,公之同好。


云間李中梓撰。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01

卷一


金石部


【金銀箔】


味辛,性平有毒。


入心肺二經,主安心神,定驚悸,鎮癲狂,除邪熱。


按:金銀之入肺部,固其類也。


其性沉重,能制火臟之輕揚,故亦入心經。


過服必中其毒,以鷓鴣肉解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02

黃丹


味辛,性微寒有毒,不載經絡,主吐逆癲狂,止痛生肌。


按:黃丹乃熬鉛所作,鉛本水中之金,最能制火,吐狂等證,何者非火,而有不瘳者乎。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02

胡粉


味辛,性寒無毒,不載經絡。


主一切癰腫諸毒,及腐爛肉。


殺三蟲,破症結。


按:胡粉一名粉錫,實亦化鉛所作。


能破結殺蟲者,其亦鎮墜之功歟。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03

銅青


味苦澀,性平有微毒,不載經絡。


主斂金瘡,治眼暗,止血殺蟲,能去腐肉。


按:銅青即銅綠,本醋沃銅上而得其精華。


醋能收斂,故斂瘡止血,其去腐肉者,亦醋之功。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03

鐵漿


味甘澀,性平無毒,入心肺二經。


主癲癇狂亂,解諸毒入腹,蛇犬咬傷,鎮心神,明眼目,堪洗膝瘡,隨手而愈。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03

鐵鏽


油調之,可敷惡瘡瘡疥,蒜磨,敷蜘蛛咬傷。


按:鐵漿即浸鐵,色青,可染皂者。


質本金也,宜歸肺部:性本沉也,宜鎮心家。


明目治漆,皆由伐木之功。


鐵鏽可敷瘡毒。


亦以發在外者有散之義歟。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06

水銀


味辛,性寒有毒,不載經絡。


主疹?痂瘍,白禿皮膚,殺蟲虱,墜胎絕孕,解金銀銅錫毒,熔化還復為丹服之,神仙不死,畏磁石砒霜。


按:水銀療蟲疹等證,良由其毒也,又殺五金毒者,蓋以其性陰柔,能消五金為泥耳。


入耳能食腦至盡,入肉令百節攣縮,倒陰絕陽,性滑重,極易入肉,最宜謹之。


能下死胎,可灌雷公云:凡草中取者,並朱漆中者,俱不可用。


經別藥制過者勿用,曾斂過死尸,及半生半死者勿用。


若在朱砂中產出者,其水銀色欲紅,收得後用葫蘆盛之,免致遺失。


若先以紫背天葵,並夜交藤自然汁二味同煮,一伏時其毒自退。


若修十兩,止用煎二味汁各七鎰,和合煮足為度。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06

輕粉


味辛,性寒有毒,不載經絡。


主通大腸轉胞,諸瘡蟲癬,小兒疳積,輕明可愛,燒火上走者真。


按:輕粉即水銀所升者,本草言其無毒,誤也!


外科需為要藥,但勿輕用服食。


今見螈方中多用之,必能損人腸胃,不可不戒。


其值頗貴,市中多燒凝水石及石膏為粉以亂真,須細辨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07

銀朱


味苦辛,性溫有毒。


止入敷藥殺蟲,余無他用。


按:銀朱亦水銀燒就,中其毒者。


令人發脹至死,可弗慎耶!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07

密陀僧


味鹹辛,性平有毒,不載經絡。


主皮膚斑點,五痔金瘡,嗽嘔吐痰,禁瘧痢,鎮心驚,體重如金色者佳,水飛用。


按:密陀僧一名沒多僧,質極重,過服傷人臟。


雷公云:凡使搗令細,於磁鍋中安置了,用重紙袋盛柳木末於密陀僧鍋中,次下東流水,浸。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08

丹砂


味甘,生者微寒無毒,煉者大熱有毒,入心經,主鎮心安神,益氣明目,通血脈,除煩滿,止消渴,療百病,殺精祟鬼邪,祛疥瘡癬蟲。


久服成仙,畏鹼水,大如雞卵,形似芙蓉,破之若雲母,光明照徹者佳。


按:丹砂之色,屬丙丁火,心臟之所由歸也,質性沉滯,勿宜多用。


青霞子云:入石見火,悉成灰燼,丹砂伏火,化為黃銀,能重能輕,能神能靈,能黑能白,能暗能明。


太清云:外各本其原,考茲二說,則服食成仙之說信矣。


自唐世太平日久,膏粱之家,弗得其理,惑於方士,都致殞身,習俗成風,至今未已,斯民何辜,蒙此慘禍,其理淵奧。


察之實難,吾愿好事者慎之。


雷公云:凡使宜須細認,取諸般尚有百等,不可一一論之。


有妙硫砂,如拳許大,或重一鎰一塊者,而面如鏡,若遇陰氣天雨,即鏡面上有紅漿汁出。


有梅柏砂,如梅子許大,夜有光生,照見一室,有白庭砂,如菩提子許大,上面有小星現。


有神座砂,不經丹鱉,服之則面白延年。


其次有白金砂,澄水砂,陰成砂,辰錦砂,芙蓉砂,鏡面砂,箭鏃砂,曹未砂,土砂,金星砂,平面砂,神水砂,不可一一細述之凡修事朱砂,先於一淨室內焚香齋沐,然後取砂以香水浴,拭乾即碎搗之,後向缽中更研,三伏時,即取一磁鍋子放了砂子,用甘草,紫背天葵,五方草各銼之,著砂上下,以東流水煮,亦三伏時,勿令水盡,關失時候,約去三分,次入青芝草,山須草半兩,蓋之,下十斤火?,從巳至子時方歇。


候冷再研似粉。


如要服則入熬蜜丸,如細麻子許大,空腹服一丸。


如要入藥中用,則依此法。


凡?自然炭火,五兩朱砂,用甘草二兩,紫背天葵一鎰,五方草自然汁一鎰,同東流水煮過。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11

鐘乳


味甘,性溫有毒,入肺腎二經,主泄精寒嗽,壯元氣,益陽事,安五臟,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亦能通聲,光潤輕松,色如煉硝石者佳,久研忌歇,須用水飛,以摻臂上入肉不見為度,蛇床為使,惡牡丹玄石牡蒙。


畏紫石英蓑草。


忌羊血。


按:鐘乳性溫,而狀有下行之義,宜入腎經,肺即其母也,故並入之。


諸家本草述其功者甚眾,惟丹溪以為剽悍之劑,不宜輕用。


不煉而服,使人病淋。


雷公云:凡使勿用頭粗濃並尾大者,為孔公石,不是色黑,及經大火燒過,並久在地上收者。


曾經藥物制者,並不得用。


須要鮮明薄而有光潤者,似鷺翎管子為上,有長五六寸者。


凡修事法,以五香水煮過一伏時,然後漉出。


又別用甘草、紫背天葵汁漬,再煮一伏時。


凡鐘乳八兩,用沉香、零陵香、藿香、甘松、白茅各一兩,以水先煮過一度了。


第三度方用甘草等三味,各二兩再煮了,漉出拭乾,緩火焙之。


然後入臼杵如粉,節過卻入缽中,令有力少壯者兩三人不住研,三日夜勿歇,然後用水飛淨了,以絹籠之,於日中晒令干,又入缽中,研二萬遍,後以磁合收貯用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12

礬石


味酸。


性寒無毒,入肺肝二經。


主寒熱泄痢,白沃陰蝕,諸惡瘡癬,清喉痹,除目痛,祛固熱,禁泄瀉,收脫肛,同皂莢可吐風痰,和蜜、蠟能消癰腫。


光明如水晶者佳,甘草為使,惡牡蠣畏麻黃。


按:礬石西方之色,宜入肺家。


東方之味,宜入肝部。


肺肝得令,而寒熱諸證可無虞矣,然雷公云:凡使須以磁瓶盛,放火中?,令內外通赤,用鉗揭起蓋,旋安石蜂窠於赤瓶之中,燒蜂窠盡為度,將鉗夾出,放冷敲碎入缽中,研如粉。


後於屋下掘一坑,可深五寸,卻以紙裹留坑中一宿,取出再研。


每修事十兩,用石蜂窠六兩,燒盡為度,又云:凡使要光明如水晶,酸鹹澀味全者,研如粉,干磁瓶中盛。


要盛得兩三升者。


然後以六一泥泥於火畔,炙之令干,乃研了白礬於瓶內,用五方草,紫背天葵二味,自然汁各一鎰,旋旋添白礬於火中逼,令藥汁乾,用蓋了瓶口,復以泥泥上下,用火一百斤?。


從巳至未,去火取白礬。


瓶出放冷,敲碎取礬,凡若經大火一?,色如銀。


自然伏火,銖兩不失,擂細研如輕粉,方用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12

禹餘糧


味甘,性寒無毒,不載經絡。主咳逆寒熱煩滿,崩中血閉症瘕,骨節疼痛,四肢不仁,大熱痔?。


牡丹杜仲為使,畏貝母菖蒲鐵器。


按:禹餘糧,因禹行山中乏食,采此充糧,故以名之,則其無毒可知矣。


太乙余糧,本是一種,今諸家往往分別,惟陳藏器所言者近是。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13

硝石


味苦辛,性大寒有毒,入心脾二經。


主六腑積聚燥急,留血閉藏,天行疫痢,傷寒發狂,停痰作痞,腸風痔漏,推陳致新,解諸石藥毒。


種種實熱,悉可瀉除,能墜胎服孕,大黃為使,惡苦參苦菜女菀,畏麥句薑。


按:硝石為太陰之精,宜入心家瀉火。


而脾即其子也,故並入之。


丹溪云:本經言其無毒,誤也!


能化七十二種石,豈無毒而然乎?


分為六種,氣味相同,俱善消化驅逐。


但朴硝力緊,芒硝馬牙硝力緩,硝石風化硝玄明粉,緩而又緩也。


以之治病,病退即已。


本經稱其煉服補益,豈理也耶?


經去: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苦寒,古方因之,故都用大黃佐芒硝耳。


雷公云:凡使先研如粉,以磁瓶子於五斤火中,?令通赤。


用雞腸菜、柏子仁和作一處,分丸餅子許大,待餅子赤時,投硝石於磁瓶內,其硝石自然伏火。


每四兩硝石,用雞腸菜、柏子仁共十五個,缽子盡為度。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14

滑石


味甘淡,性寒無毒,入胃膀胱二經。


主利水道,實大腸,化食毒,行積滯,逐凝血,解燥渴,導乳汁,補脾胃,降妄火,白膩而無黃砂者佳,甘草石葦為使,曾曾青。


按:滑石甘,宜於中州,淡宜於利水,胃與膀胱之所由入也。


利益雖多,終是走泄之劑,無甘草以和之,弗宜獨用也。


雷公云:凡使有多般,勿誤用之。


有白滑石,綠滑石,烏滑石,冷滑石,黃滑石。


其白滑石如方解石,色白,於石上書有白膩紋便是。


綠滑石性寒有毒,不可入藥中用,烏滑石,似黑色書石上,有青白膩紋,入用妙也。


黃滑石似金顆顆圓,書石上有青及黑色者,勿用,殺人。


冷滑石青蒼色,書石上作白膩紋亦勿用。


若滑石色似水白青色,書石有膩紋者真。


凡使先以刀刮,研如粉,以牡丹皮同煮一伏時。


出去牡丹皮,取滑石,卻用東流水淘過,於日中晒乾方用。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24

石膏


味辛甘。


性寒無毒,入肺胃二經。


主出汗解肌,緩脾益氣,生津止渴,清胃消痰,最理頭疼,與方解石相似,須瑩淨如水晶者真,雞子為使,惡莽草、馬目毒公、巴豆、畏鐵。


按:石膏辛走肺,甘走胃,所以主發散,仲景名為白虎,蓋有兩義,一則以入肺,一則以其性雄。


苟胃弱不食,及血虛發熱者誤用之,為害不淺。


雷公云:凡使勿用方解石,此石雖白,不透明,其性燥。


若石膏出剡州若山縣義清山,其色瑩潔如水晶,性良善也,凡使之,先於石臼中搗成粉,以密絹羅過,生甘草水飛過,去水,令干,重研細,用之良。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24

青鹽


味鹹,性寒無毒,入腎經。


主明目。


止痛益氣,堅筋骨,助水臟,除心腹痛。


破聚癬疥瘡。


一名戎鹽,一名胡鹽。


按:青鹽味鹹,腎所宜也,故獨入之,水臟既補,則明目堅骨等功,何足異耶?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24

食鹽


味鹹,性溫無毒,入腎肺肝三經。


主鬼蠱邪疰毒瓦斯,洗下部?瘡,吐中焦痰癖,熨疝氣及納腎氣,止霍亂及心腹卒痛,殺蟲去風,明目固齒,白如霜雪者佳。


炒研用。


按:食鹽之咸,本歸腎腑,肺即其母,肝即其子也,故並入之。


本草云:食傷筋損肺水,腫及咳嗽血虛者忌之何也?


蓋以咸走腎,過多則腎不能勝而受傷。


於是盜食母氣,而肺氣亦損,肺損則金還克木,夫肝主筋而藏血,肺主咳嗽而生水,數證之來,寧能免耶?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25

雄黃


味苦甘,性平有毒,不載經絡。


主殺精魅鬼邪,蛇虺蠱毒,山崗瘴毒,惡瘡死肌,疥癬蟲,百節中風,鼻中息肉,中惡腹痛。


佩帶之,鬼神不敢近,諸毒不能傷,胎婦輔女成男。


解藜蘆毒,大塊透明中無砂石者佳,研細,水飛用。


按:雄黃或以為黃金之苗,今有金窟處無雄黃,則斯言未足深信。


夫孕婦佩之能轉女胎為男,言若不經,然裡中試之者往往獲驗,則有奪造化之功,非稟太陽之精,惡能臻此。


殺蠱辟邪,宜其效矣。


中其毒者,以防己解之。


雷公云:凡使勿用黑雞黃,自死黃,夾膩黃,其臭似雄黃,只是臭不堪用,時人以醋洗之,三兩度,便無臭氣,勿誤用也。


次有夾膩黃,亦似雄黃,其內一重黃,一重石,不堪用。


次有黑雞黃,亦似雄黃,如烏雞頭上冠也。


凡使要似鷓鴣鳥肝色為上。


凡修事,先以甘草、紫背天葵、地膽、碧棱花四件,並細銼,每件各五兩,雄黃三兩,東流水入瓦鍋中煮,三伏時,方漉出,搗如粉。


水飛澄去黑者,晒乾再研,方入藥用。


其內有劫鐵石,又號赴矢黃,能劫子鐵。


並不入藥用。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25

紫石英


味甘辛,性溫無毒,入心經。


主咳逆邪氣,寧心定驚,補不足,塗腫毒,又主婦人子戶風寒,十年無孕。


長石為使,畏扁青、附子、惡黃連、?甲、麥句薑。


按:紫石英為鎮重之劑,又有紫赤色,心經之所由入也,心主血,婦人得之,則血受溫補而胎可結矣。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27

赤石脂


味甘,性平無毒,入心經。


主養心氣,明目益精,療腹痛下痢,癰疽瘡痔,女子崩漏產難,下胞衣,惡大黃及松脂,畏芫花。


按:石脂色赤,宜入心經,腹痛諸證,皆火為之殃,崩漏諸證,皆血為之禍,心主血屬火,得石脂以療之,而更何庸虞哉?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27

寒水石


味辛甘,性大寒無毒,入五臟諸經。


主內外大熱,時行熱渴,腹中積聚,解巴豆毒,凡使須薑汁煮之,汁盡為度,細研用,畏地榆。


按:寒水石即凝水石,性極寒冷,故於五臟靡所不入。


過服令人腸胃受寒,不能飲食。


陶居云,夏月能為冰者佳,如此則舉世不能得矣,似乎失言。


雷公云:凡使先用生薑自然汁煮,汁盡為度,細研成粉,然後用之。


每修十兩,用薑汁一鎰。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27

花蕊石


味性經絡,諸書不載。


主金瘡止血,產婦血暈,火?用。


按:花蕊之功,專主血證,能化瘀血為黃水,服之令人大虛,不宜輕用。


若多用,服後當以。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28

陽起石


味鹹,性溫無毒,入腎經。


主腎絕陰痿,崩中漏下,症瘕結氣。


有云頭雨腳及鷺鷥毛者真,桑螵蛸為使,畏菟絲,惡澤瀉、官桂、蛇蛻、雷丸,忌羊血。


按:陽起石咸溫之品,宜歸水臟。


崩漏症結,皆腎虛所。


故咸療之,難得其真,勿宜誤用。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28

蓬砂


味苦辛,性溫無毒,入肺經。


主消痰止嗽,理喉痹,破症結,光明瑩徹者佳。


按:蓬砂色白味辛,端入肺部,痰嗽等證,皆肺火也,故咸治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30

膽礬


味酸苦辛,性寒有毒,不載經絡。


主消熱殺蟲,止驚癇,吐風痰,鮮明者佳。


按:膽礬之功,大抵與白礬相類。


惟能止驚,為少瘥耳。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30

青礞石


味辛甘,性平有毒,入肺大腸胃三經,主蕩滌宿痰,消磨食積,研末細用。


按:礞石辛宜於肺,甘宜於胃。


大腸者,肺家傳送之官也,故都入之。


大損元氣,不可漫用。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30

無名異


味甘,性平無毒,不載經絡。


主金瘡折傷內損,止痛生肌及長肉,消癰疽腫毒。


按:海內人云:石無名異絕難得,土無名異不甚貴重,豈《本經》說者為石,今所有者為土乎?


用時以醋磨塗患處。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31

玉屑


味甘,性平無毒,入肺經。


主除煩止渴,養神明目,寧心定驚,滅瘢痕,滋毛髮,助聲喉,美顏色。


搗如米,苦酒浸之,消如泥,惡鹿角,畏款冬花。


按:玉屑色白性潤,宜入肺部。


肺得其養,則煩渴諸證何自而生。


又主滅瘢云云者,亦以肺主皮毛,功效之所必及也。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31

自然銅


味辛平,無毒,不載經絡。


主破積聚,療折傷,續筋骨,散血排膿,止痛定驚,亦主產後血邪。


凡使須捶碎,以甘草水煮過,又用醋浸一宿,以泥包裹之,火?研細用。


按:自然銅,實銅坑中所產之石也。


其色青黃如銅,不從礦煉,故名之。


丹溪曰:自然銅,世以為接骨要藥,不知接骨在補氣補血,補胃補腎。


俗醫惟冀速效,以罔利而用之,亦未稔其燥散之禍耳。


雷公云:石髓鉛,即自然銅也,方使勿用方金牙,其方金牙,真似石髓鉛。


若誤餌,吐殺人,其石髓鉛色似干銀泥,味微甘。


如采得,先捶碎,同甘草湯煮一伏時,漉出令干。


入臼中搗了,重篩過,以醋浸一宿至明,用六一泥泥磁器中。


約盛得三升以來,放文武火中,養三日夜,才干。


便用蓋蓋了泥,用火?兩伏時,去土,研如粉用。


若修事五兩,以醋兩鎰為度。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37

石燕


性涼無毒,味與經絡,諸書不載。


主五淋小便不利,腸風痔?。


婦人產難,兩手各握一枚,立驗。


研細水飛用。


按:《圖經》云:石燕出零棱郡,今祁陽縣沙灘亦有之,形似蚶而小,其實石也。


觀其主治,都是行下之功,食療贊其補益,似未然耳。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37

磁石


味辛鹹,性寒無毒,入腎經。


主周身濕痹,肢節中痛,目昏耳聾,補勞傷,除煩躁消腫毒,令人有子。


能吸重鐵者佳,入火?紅,醋淬七次,研絕細用。


柴胡為使,惡牡丹,芥草,黃石脂。


按:磁石入腎,何也?


蓋以性能引鐵,取其引肺金之氣入腎,使子母相生爾,水得金而清,則相火不攻自去,故主治如上。


然久服多服,必有大患,勿喜其功而忽其害也。


雷公云:凡使勿誤用玄中石並中麻石,此二石真相似磁石,只是吸鐵不得。


中麻石心有赤,皮粗。


是鐵山石也。


誤服之,令人生惡瘡,不可療。


磁石一片,四面吸鐵一斤者,此名延年沙。


四面吸得鐵八兩者,號曰續采石。


四面吸得五兩上下者為磁石。


凡修事一斤,用五花皮一鎰,地榆一鎰,故懸十五兩,二件並細銼,於石上捶碎,作二三十塊,半磁石入磁瓶中,下草藥,以東流水煮三日夜,漉出拭乾,以布裹之,向大石上再捶,令細,入乳缽中,研極細如塵,以水飛過,又研如粉用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37

硫黃


味酸,性大熱有毒,入命門經。


主下焦虛冷,陽絕不起,頭禿,疽痔癬疥,心腹?癖,腳膝冷疼,虛損泄精。


瑩淨無夾石者良,甘草湯煮過用,畏朴硝、細辛、飛廉,忌百般禽獸血。


按:硫黃為火之精,宜入命門補火,蓋人有真火,寄於右腎,苟非此火,則不能有生。


此火一熄,則萬物無父,非硫黃孰與補者。


太清云:硫稟純陽,號為將軍,破邪歸正,返濁還清,挺立陽精,消陰化魄。


戴元禮云:熱藥皆燥,惟硫黃不燥,則先賢常頌之矣。


今人絕不用之,誠虞其熱毒耳,然有火衰之證,余此莫療。


亦畏而遺之可乎?


中其毒者,以豬肉、鴨羹、余甘子湯解之。


雷公云:凡使勿用青赤色,及半白半黃、半赤半黑者。


自有黃色如雛雞初出殼者為真。


凡硫四兩,先以龍尾蒿自然汁一鎰,東流水三鎰,紫背天葵汁一鎰,粟逐子莖汁四鎰,合之攪勻,入瓦鍋,用六一泥固濟底下,將硫黃碎之,入於鍋中,以前件藥汁,旋旋添入水煮之,汁盡為度。


再以百部末十兩,柳蟲末二斤,一簇草二斤,細銼之,以東流水並藥等同煮硫黃二伏時,去諸藥,取出用甘草湯洗了,入缽中,研二萬遍,方妙。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38

果部


陳皮


味辛苦,性溫無毒,入肺肝脾胃四經。


主下氣消食,化痰破結,止嘔咳,定霍亂,療吐瀉,利小便,通五淋,逐膀胱留熱,殺寸白諸蟲,核治腰痛疝痛,葉治乳癰脅癰,肉能止渴,多食令人氣逆生痰。


去白者兼能除寒發表,留白者兼能補胃和中,微炒用,產廣中,陳久者良。


按:陳皮辛苦之性,能泄肺部。


金能制水,故入肝家,土不受侮,故入脾胃,采時性已極熱,如人至老成,則酷性漸減,收藏又復陳久,則多歷梅夏,而烈氣全消,溫中而無燥熱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38

青皮


味苦酸,性溫無毒,入肝脾二經。


主破滯氣,愈用而愈效;


削堅積,愈下而愈良。


引諸藥至厥陰之分,下飲食入太陰之倉,消溫瘧熱甚結母,止左脅鬱怒作痛,去肉微炒用。


按:青皮即橘之小者,酸能瀉水,宜走肝經,溫能輔導,宜歸脾部。


其性峻削,多服傷脾虛羸。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40

枳殼


味辛苦酸,性微寒無毒,入肺、肝、胃、大腸四經。


主下胸中至高之氣,消心中痞塞之痰,泄腹中滯塞之氣,去胃中隔宿之食,削腹內連年之積,疏皮毛胸膈之病,散風氣癢麻,通大腸閉結,止霍亂,療腸風,攻痔疾,消水腫,除風痛。


去瓤核麩炒,用陳久者良。


按:枳殼辛歸於肺,酸歸於肝,大腸者肺之腑也,胃者上焦之腑也,故均入之。


刮下枳茹,其效更速。


雷公云:凡使勿用枳實,緣性效不同,若使枳殼,取辛苦酸,並有油,能消一切癖塊,陳久年深者為上,用時先去瓤,麩炒過,待麩焦黑取出,用布拭去焦黑,後再搗如粉用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41

枳實


味苦酸,性微寒無毒,入心脾二經。


主消胸中之癖滿,逐心下之停水,化日久之稠痰,削年深之堅積,除腹脹,消宿食,定喘咳,下氣逆。


麩炒用。


按:枳實,即枳殼之小者,苦宜於心,脾者心之子也,故並入之。


其性猛烈,有衝牆倒壁之功,氣弱者忌之。


考青皮陳皮同一種,枳殼枳實同一種,但采有遲早,分老嫩而名也。


四者主治,咸以導滯為功,然嫩者性酷治下,老者性緩治高之別爾。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41

杏仁


味甘苦,性溫有小毒,入肺大腸二經。


主胸中氣逆而喘嗽,大腸氣秘而難便,及喉痹喑。


痰結煩悶,金瘡破傷,風熱諸瘡,中風諸證,蛇傷犬咬,陰戶痛癢,並堪搗敷,沸湯泡去皮尖炒用。


得火良,惡黃芩黃?,葛根,畏 草,解錫毒及中狗肉毒,雙仁者能殺人,杏子不可多食,能損筋骨眼目。


按:杏仁入肺者,經所謂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是也。


大腸則共肺為傳送者也,宜並入之。


考《左慈秘訣》,稱杏仁為草金丹,久服成仙,方書又云:服杏仁者,往往至二三年或瀉,或臍中出物,皆不可治,二說相背,然杏仁主散,痰從腠理中發散而去,且有小毒。


則雷公云:凡使須以沸湯浸,少時去皮膜及尖,擘作二片,用白火石並烏豆杏仁三件,於鍋中下東流水煮,從巳至未,其杏仁色褐黃,勿用。


修治一斤,用白火石一斤,烏豆三合,水旋添,勿令間,斷為妙也。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41

桃仁


味苦甘,性平無毒,入肝大腸二經,主瘀血血閉,症瘕鬼邪,血燥便結,殺三蟲,止心痛。


沸湯泡去皮尖炒用。


花,主殺鬼疰,悅顏色,利二便,下諸蟲。


勿用千葉者,令人鼻衄。


毛,主血瘕積聚崩帶諸疾。


桃蟲,主殺精鬼邪惡不祥,葉,主惡氣客忤,陰戶生蟲痛癢,及瘡中蟲。


桃實,多食令人發熱。


按:桃仁行血,宜入肝經,性潤,宜入大腸,典術云;


桃為五木之精,故花仁子葉,俱能壓邪殺鬼。


雷公云:凡使須泡去皮尖,用白朮、烏豆二味,和桃仁,同於瓦鍋中煮一伏時,後漉出,用手擘作兩片,其心黃如金色乃用之,花勿用。


千葉者,能使人鼻衄不止目黃。


凡用揀令淨,以絹袋盛,於檐下懸,令干,用鬼髑髏,勿使干桃子,其鬼髑髏,只是千葉桃花結子在樹上不落者,於十一月內采得,可為神妙。


凡修事以酒拌蒸,從巳至未,焙乾,以銅刀切片,焙取肉用。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42

大棗


味甘,性平無毒,入心脾二經。


主和百藥,益五臟,潤心肺,養脾胃,補精氣,生津液,通九竅,強筋骨,祛邪氣,悅顏色。


去核用,殺烏豆毒,忌生蔥。


按:棗之入脾者,經所謂五味入口,甘先歸脾是也。


心則生脾者也,宜並入之。


多服能壅脾作脹,而中滿及齒痛風疾者,咸非所宜。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43

烏梅


味酸,性溫無毒,入肺腎二經。


主生津液,解煩熱,止吐逆,陰瘧瘴,止久痢,消酒毒,又主皮膚黑點,痹不仁,去核用。


按:烏梅入肺者,經所謂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是也。


腎則其所生者也,宜並入之。


多食最能損齒。


風寒初起,瘧疾未久者,不可驟以此收斂也。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44


味甘,性平無毒,入脾經,主散瘀血,止吐衄,解熱毒,消食止渴,除煩解酒,和蜜食之,能肥腹臟,不生諸蟲。


煮熟食之,能實下焦,大開胃脘。


其節尤佳,其皮散血不凝。


蓮子,主清心醒脾,補中養神,進飲食,止瀉痢,禁泄精,除腰痛,久服耳目聰明。


宜去心蒸熟用。


蓮須,主益腎澀精。


荷葉,主雷頭風,破血止渴。


荷蒂,主安胎,逐瘀血,留好血,止血痢。


按:藕味甘溫,宜歸脾臟,脾實裹血,故治血證。


多服蓮子,令人氣滯,多服蓮須,令人秘結。


荷葉形如仰盂,其象為震,震為雷,屬木化風,故治雷頭風,枳朮丸用之,取其引升少陽經清氣耳,荷蒂在中,故能中守,又能行血者,性溫之功也。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44

枇杷葉


味苦,性平無毒,入肺經,主除嘔和胃,解渴止嗽,下氣清痰。


刷去黃毛,蜜炙用。


枇杷,主潤五臟,止吐解渴。


按:枇杷葉入肺,苦能泄氣故也,不去黃毛,射入肺中,發咳不已,枇杷多食,亦能發熱生痰。


雷公云:凡使采得後秤,濕者葉重一兩,干者三葉重一兩者,是氣足堪用。


使粗布拭上毛令盡,用甘草湯洗一遍,卻用綿再拭令干,每一兩以酥一分炙之,以酥盡為度。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44

石榴皮


味酸澀,性溫無毒,入大腸腎二經,主精漏下痢,筋骨風痛,腳膝難行,目流冷淚,腸風下血。


殺牙蟲,染須發。


其子止渴。


其花百葉者,主心熱,療吐血。


為末吹鼻中,止衄血及金瘡血。


按:腸滑則患血痢,腎滑則患遺泄。


榴者留也,故入茲二經。


然痢積未盡者,不可先以此澀之。


多服能變隔成痰,其子不宜過食,能損肺壞齒,其花色赤屬火,宜入心家而主血。


雷公云:凡使皮葉根,勿令犯鐵,若使石榴殼,不計干濕,先用漿浸一宿,至明漉出,其水如墨汁,若使枝根葉並用,漿水浸一宿,方可用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44

山楂


味甘酸,性平無毒,入脾經。


主健脾消食,散結氣,行滯血,理瘡瘍。


按:山楂之甘,宜歸脾臟,消食積而不傷於刻,行氣血而不傷於蕩。


產科用之,療兒枕疼,小兒尤為要藥。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47


味甘,性寒無毒,入心肺二經,主心經客熱,肺臟煩熱,止嗽消痰,清喉降火,解渴除煩,消風潤燥。


按:梨之入心經,所謂以甘瀉之是也。


火清而金不受爍,故亦入肺經。


性冷而利,多食損脾。


丹溪曰:梨者利也,流利下行之謂也。


乳婦及金瘡忌用。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47


味甘澀性寒無毒,入心肺大腸三經,主潤心肺,通耳鼻,消痰嗽,清火熱,除渴解酒,祛腸內宿血,止口中吐血。


忌同蟹食。


柿干潤喉降火,補虛殺蟲,濃腸止痢。


柿蒂,主呃逆。


按:柿之色赤,宜歸心臟,性潤宜歸肺家。


大腸則共肺為傳送者也,故亦入之。


性冷傷脾,不宜多用。


若同蟹食,令人腹痛大瀉,柿干及蒂,總屬寒涼,都能清火。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47

芡實


味甘,性平無毒,入心腎脾胃四經。


主安五臟,補脾胃,益精氣,止遺泄,暖腰膝,去濕痹,明耳目,治健忘。


按:芡實之甘,宜歸脾胃,土得其宜,則水不受克,火亦無盜食之虞,故又入心腎二經。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47

胡桃


味甘,性平無毒,入肺肝腎三經。


主通血脈,潤肌膚,補下元。


同松脂可敷瘰?,同熱酒能理撲傷。


去衣用,過食動風生痰。


按:胡桃入肺,故主肌膚,入肝故主血脈。


其性屬火,能補相火,故亦入腎經。


火能克金,多食則傷肺,故能動風生痰。


瀉痢及感冒風寒者忌用。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48

龍眼


味甘,性溫無毒,入心脾二經。


主補血氣,養肌肉,益虛氣,美顏色,除健忘,治怔忡,增智慧,明耳目,久服延年。


按:龍眼甘溫之品,脾家所悅。


心者脾之母也,母無顧子之憂,則心血可,保故入茲,二經然甘能作脹,凡中滿氣隔之證,均宜遠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48

橄欖


味甘澀,性溫無毒,入脾胃二經。


主開胃下氣,消食化酒,治渴止瀉,解諸魚毒,核中仁,可塗口唇燥裂。


按:橄欖甘溫之性,宜職脾胃,然性熱能致上壅,亦不可多食。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50

穀部


麥芽


味甘咸,性溫無毒,入脾胃二經,主溫中下氣,開胃健脾,催生下胎,去宿食,除脹滿,止吐逆,破症結,消痰痞,炒去芒,再炒焦黃研用,蜜為之使。


按:麥芽甘而且溫,宜職中州。


夫麥性泥滯,不過水浸生芽,氣雖少清,性猶未化。


功效何若是殊哉?全在多炒,使其性枯爾,不然是積食矣,豈復能消耶?


丹溪云:大麥有火,能生熱病,其芽能行上焦滯血,除腹內寒鳴,然多用久服,令人消腎。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50

神麯


味甘性溫無毒,入脾胃二經,主調中止瀉,開胃消食,破症結,逐積痰,除脹滿,又主胎上搶心,血流不止,亦能下鬼胎。


按:神麯甘溫,為脾胃所喜,故兩入之,本小麥面造成,須得六神氣者良,不爾,與面餅何異?其法於六月六日用面五斤,象白虎;


蒼耳草、自然汁一碗,象勾陳;


野藜自然汁一碗,象?蛇;


青蒿自然汁一碗,象青龍;


杏仁去皮尖五兩,及北方河水,象玄武;


赤小豆煮熟雷公云:凡使搗作末後,掘地坑深二尺,用物裹納坑中,經宿取出,焙乾用。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50


味苦甘,性大熱有毒,入十二經。


主驅邪氣,辟穢惡,御霧露,解瘴癘,溫脾胃,破症結,助藥力。


濃腸胃,駐顏色,通行血脈,榮養肌膚,忌諸甜物及乳同食。


按:酒之為用,無微不達,故諸經皆入之。


主療雖宏,能發濕中之熱,過飲則相火冒炎,肺經受爍,輒致痰嗽。


脾因火而困倦,胃因火而嘔吐,心因火而昏狂,肝因火而善怒,膽因火死亡立至,可不謹乎?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51


味酸,性溫無毒,入肝經,主胃脘氣痰,症瘕積聚,產後血暈,去瘀生新,同胡粉止鼻中血,同雄黃治蜂蠍蛇傷,漬黃?可治口瘡,磨南星可敷瘤?,調飛面堪塗癰腫,和鍛石除腋氣,反蛤肉。


按:經曰:東方之木其味酸,醋之所以端入肝也,能傷筋損齒,不宜多食。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51

飴糖


味甘,微溫無毒,入肺脾二經。


主和脾潤肺,補虛止渴,消痰理嗽,建中斂汗。


按:肺喜潤,脾喜甘,宜飴糖之入二經也。


建中湯用之,取其甘緩,丹溪以為能生胃火,此損齒之因,非土制水,乃濕土生火也,中滿嘔吐及濕熱之證,皆不宜服。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53

胡麻子


味甘,性平無毒,入肺脾二經。


主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潤肌膚,填腦髓,堅筋骨,療金瘡,止痛除瘡,及傷寒溫瘧,大吐後虛熱羸困,利大小腸,催生落胞,久服耳目聰明,辟穀延年,水淘去浮者,酒蒸晒乾,去粗皮,留薄皮。


按:胡麻性潤而味甘,脾肺之所由歸也,仙經需為要藥,取其補虛殊勝,脾家有火,大腸燥結者,始為相宜,不然,恐有泄痢之患。


雷公云:凡使有四件八棱者兩頭尖,紫黑色者,又呼胡麻,並是誤也。


其巨勝有七棱,色赤味澀酸是真。


又呼烏油麻,作巨勝,亦誤者,修事一斤,先以水淘,浮去之,沉者漉出令干,以酒拌蒸,從巳至亥,取出攤晒乾,於臼中舂去粗皮一重,拌小豆,相對同炒,小豆熟,即出去小豆,用之,上有薄皮留用,力在殼也。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54

白扁豆


味甘,性微溫無毒,入脾經。


主補脾益氣,和中止瀉,醋製能療霍亂轉筋,解酒毒及河毒,一切草木毒。


葉主蛇蟲咬傷,花主赤白帶下。


按:扁豆性味,皆與脾家相得,宜獨入之,然此劑最為泥膈,惟入健脾藥中,則能補脾,若。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54

赤小豆


味甘酸,性平無毒,入心經,主消熱毒,排癰腫,解煩熱,補血脈,止泄瀉,下水氣,利小便,除大便血,解小麥毒。


按:赤小豆,南方心火之色也,故獨入之。


經曰:諸瘡痛癢,皆屬心火,又曰:心主血也,故主療如上。


小腸者,即受盛而與心應者,故亦能利之。


衍義曰;久服令人黑瘦結燥,亦以利小便之故耳。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54

芝麻


味甘。


性溫無毒,入胃大小腸三經。


主行風氣,通血脈,滑腸胃,潤肌膚,生嚼可敷小兒頭瘡,麻油主治相同,能殺蟲治疥癬,解百毒。


按:芝麻味甘,宜歸胃腑,性滑利,宜入大小腸。


總是潤澤之劑,故能通血脈,血脈通則風氣自行,肌膚自潤矣。


乳母食之,令兒無熱病,不宜久食,令人滑精消瘦,發渴困脾,有牙疼及脾胃疾者,尤所當戒。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55

豆豉


味苦,性寒無毒,入肺經。


主傷寒頭痛寒熱,惡毒瘴氣,煩躁滿悶,虛勞喘吸。


按:豉之入肺,所謂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之意也。


傷寒瘴氣,肺先受之,喘吸煩悶,亦肺氣有餘耳,向弗治耶。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55

綠豆


味甘,性寒無毒,入心胃二經。


主除熱毒,濃腸胃,散風消腫下氣,補臟養神,留皮按:綠豆寒則入心而瀉火,甘則入胃而和中,禹錫具稱其補益,宜長食之,又堪作枕,能明目,治頭痛。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57

卷二


草部上


【人參】


味甘,性微溫無毒,入肺經,補氣活血,止渴生津,肺寒可服,肺熱傷肺,去蘆用,茯苓為使,惡鹵鹹及藜蘆。


按:參之用,臟腑均補,何功之宏也。


蓋人生以氣為樞,而肺主氣,經所謂相傳之官,治節出焉。


參能補氣,故宜入肺,肺得其補,則治節咸宜,氣行而血因以活矣。


古方用以解散,亦血行風自滅之意也。


至於津液,藏於膀胱,實上連於肺,故有生津液之功。


肺寒者氣虛血滯,故曰可服。


肺熱者火炎氣逆,血脈激行,參主上升,且能溶血,故肺受傷也。


性本疏通,人多泥其作飽,不知少服則壅,多則反宣通矣。


雷公云:凡使要肥大,塊如雞腿,並似人形者。


采得陰乾,去四邊蘆頭,並黑者,銼入藥中,夏中少使,發心?之患也。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58


味甘,性微溫無毒,入肺脾二經,內托已潰瘡瘍,生肌收口,外主表虛盜汗,腠理充盈。


惡龜甲,白蘚皮。


按:黃?之用,專能補表,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故均入之。


已潰瘡瘍及盜汗,皆表虛也,故咸用之。


裡虛者忌服,恐升氣於表,愈致其虛。


表邪者忌服,恐益其邪也。


惟表虛邪湊不發汗者,可酌用之,生者亦能瀉火。


雷公云:凡使勿用水 草真相似,只是生時葉短並根黃,先須去頭上破皮了,蒸半日出,後。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1:58

甘草


味甘,平無毒。


入心脾二經,生則分身梢而瀉火,炙則健脾胃而和中,解百毒,和諸藥。


甘能緩急,尊稱國老,白芷、乾漆,苦參為使,惡遠志,反甘遂、海藻、大戟、芫花,忌豬肉、菘菜。


按:味甘入脾,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種金石,一千二百種草木,有調攝之功,故名國老。


然性緩不可多用,一恐甘能作脹,一恐藥餌無功,惟虛人多熱及諸瘡毒者,宜倍用,中滿及初痢者忌之,所謂脾病患毋多食甘也。


雷公云:凡使須去頭尾尖處,其頭尾吐人,每斤切長三寸,余劈破作六七。


凡使用器中,盛酒浸蒸,從巳至午出,曝乾細割,使一斤用酥七兩塗上,炙三盡為度,先炮令內外赤黃用良。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00

當歸


味甘辛,性溫無毒,入心肝肺三經。


頭,止血而上行。


身,養血而中守。


梢破血而下流。


全活血而不走。


氣血昏亂,服之而定,各歸所當歸,故名。


酒浸用,惡 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按:當歸,血藥也,心主血,肝藏血,脾裹血,故均入之。


用分為四,亦親上親下之道也。


雷公云凡:一齊用,不如不使,服亦無效,未可盡信,性泥滯風,邪初旺及氣鬱者,宜少用之。


雷公云:使先去塵,並頭尖硬處一分以來,酒浸一宿,若要破血,即使尾。


若要止痛止血。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01

川芎


味辛甘,性溫無毒,入肝經,上行頭角,引清陽之氣而止痛;


下行血海,養新生之血以調經。


久服令人暴亡。


白芷為使,畏黃連,小者名撫芎,主開鬱。


按:川芎入肝經,能補血矣,何云暴亡?


以其氣升陽,其味辛散,善提清氣,於上部有功,然宜中病即已。


若久用,則虛逆且耗,故有此患,凡氣升痰喘火劇中滿等證,不宜用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01

山藥


味甘,性溫無毒,入脾肺腎三經。


補陰虛,消腫硬,健脾氣,長肌肉,強筋骨,療乾咳,止遺泄,定驚悸,除瀉痢。


乳制用。


紫芝為使,喜門冬,惡甘遂。


按:丹溪曰:山藥屬土,而有金與水,宜入脾肺腎而補虛。


經曰:虛之所在,邪必湊之,腫亦能滯氣。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01

白朮


味苦甘,性溫無毒,入脾經。


除濕利水道,進食強脾胃。


佐黃芩以安胎,君枳實而消痞。


止泄瀉,定嘔吐,有汗則止,無汗則發。


土炒用。


防風地榆為使,忌桃、李、雀肉、青魚菘菜。


按:白朮甘而除濕,所以為脾家要藥,胎動痞滿吐瀉,皆脾弱也。


用以助脾諸疾自去,有汗因脾虛,故能止之。


無汗因土不能生金,金受火克,皮毛焦熱,既得其補脾,又藉其甘溫,而汗可發矣。


傷寒門有動氣者,不宜用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02

蒼朮


味甘辛,性溫無毒,入脾胃二經。


主平胃健脾,寬中散結,發汗祛濕,壓山崗氣,散溫瘧。


泔浸一宿,換泔浸,炒用,使忌同白朮。


按:蒼朮辛甘祛濕,脾胃最喜,故宜入之。


大約與白朮同功,乃藥性謂其寬中發汗,功過於白,固矣。


又謂其補中除濕,力不及白,於理未然。


夫除濕之道,莫過於發汗,安有汗大發而濕未除者也?


濕去而脾受其益矣。


若以為發汗,故不能補中,則古何以稱之為山精。


煉服可長生也?


亦以其結陰陽之精氣。


俗醫泥其燥而不常用,不知脾為臟主,所喜惟燥,未有脾氣健而諸臟猶受其損者,獨火炎土燥脾虛作悶者忌之,恐益其火也。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04

白芍藥


味酸苦,性微寒有小毒,入肝經。


主怒氣傷肝,胸腹中積聚,腰臍間瘀血,腹痛下痢,目疾崩漏,調經安胎。


赤者專主破血利小便,除熱明眼目。


雷丸、烏藥、沒藥為使,惡石斛,芒硝,畏硝石、鱉甲、小蘇,反藜蘆。


按:白芍酸走肝,故能瀉水中之火,因怒受傷之證,得之皆愈。


積聚腹痛,雖脾之病,然往往亢而承制,土及似木之象也。


經曰:治病必求於本。


今治之以肝,正其本也。


目疾與婦人諸證,皆血之病得之,以伐肝邪,則血自生而病自已,故四物湯用之,亦以婦人多氣也。


今竟稱其補血之效而忘其用,可耶?


新產後宜酌用之,恐酸寒伐生生之氣也,血虛者煨用,痛痢者炒用。


雷公云:凡采得後,於日中晒乾,以竹刀刮去粗皮,將蜜水拌蒸,從巳至未,晒乾用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05

生地黃


味甘苦,性寒無毒,入心肝脾肺四經。


涼心火之煩熱,瀉脾土之濕熱,止肺經之衄熱,除肝木之血熱。


忌見鐵器,當歸為使,得麥門冬酒良。


惡貝母,畏蕪荑、萊菔及子。


按:生地黃總是涼血之劑,故入四經以清諸熱。


老人津枯梗結,婦人崩漏,及產後血攻心者,尤為要藥。


實脾藥中用二三分,使脾家永不受邪。


血虛寒者忌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05

熟地黃


味甘苦,性溫無毒,入心肝腎三經。


活血氣,封填骨髓;


滋腎水,補益真陰。


傷寒後脛股疼痛,新產後臍腹難禁。


利耳目,烏須發,治五勞七傷,能安魂定魄。


使忌畏惡,俱同生地,性尤泥滯,薑酒浸用。


按:熟地黃為補血之劑,而心與肝,藏血生血者也,故能入焉。


其色黑,其性沉陰重濁,經必受其益,而勞傷驚悸,並可痊矣。


雷公云:采得生地黃,去白皮,磁鍋上柳木甑蒸之,攤令氣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銅鐵,令人腎消,並白發,男損營,女損衛也。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06

知母


味苦,性寒無毒,入腎經。


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陽勝,滋化源之陰生。


勿犯鐵器,犯之損腎,燒去毛,鹽酒炒用。


按:知母入腎,為生水之劑,水盛則火熄。


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


口渴乾咳眼花目眩,便赤腰痛,褥勞,煩躁不眠,此皆陽盛陰衰之證,服之皆愈。


若肺家寒嗽,及腎氣虛脫雷公云:凡使先用槐砧上捶銼,燒干,木臼中杵搗。


勿令犯鐵器。


行經上頸。


酒炒用。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06

貝母


味辛苦,性微寒無毒,入心肺二經。


清心潤肺,止嗽消痰,主胸腹氣逆,傷寒煩熱,淋瀝瘕疝,喉痹,金瘡,人面瘡,癭瘤諸惡瘡。


去心研用,厚朴白薇為使,惡桃花,畏秦艽、礬石、莽草,反烏頭。


按:貝母辛走肺,苦走心,善能散郁瀉火,故治胸腹云云等疾。


雷公云:凡使先於柳木火中炮令黃,擘破去肉,口鼻上有米許大者,心一小顆。


後拌糯米,於鍋上同炒。


待米黃熟,然後去米取出,其中有獨顆圍,不作兩片無皺者,號曰丹龍精,不入藥中。


若誤服,令人筋血脈永不收,用黃精小鹽汁,合服立愈。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09

黃芩


味苦平,性寒無毒,入肺大腸膀胱膽四經。


主崩淋熱疽,痛痢惡瘡,解毒收口,去翳明目,調經安胎。


中枯而飄者,瀉肺火,消痰利氣,除風濕留熱於肌表。


細實而堅者,瀉大腸火,養陰退陽,滋化源,除熱於膀胱。


山茱萸、龍骨為使,惡蔥實,畏丹砂,牡丹,藜蘆、沙參,丹參。


按:芩,枯飄者有上升之象,故入肺,堅實者有下行之理,故入大腸諸經,性甚寒,苟無實火,不宜用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10

黃連


味苦,性寒無毒,入心經。


主心火炎,目疾暴發,瘡瘍紅腫,腸紅下痢,痞滿泄瀉小兒疳熱,消口中瘡,驚悸煩躁,天行熱疾。


黃芩、龍骨、連翹、滑石為使,惡菊花、芫花、玄參、白蘚、白僵蠶,畏款冬花,解巴豆、烏頭毒,忌豬肉、冷水。


按:黃連味苦瀉心,治心火諸病不可缺。


瀉痢雖屬脾經,正由火不能生土,況心與小腸相為表裡,心火瀉則小便亦利,而腸胃自濃矣。


因寒得瀉者忌之,又久病氣虛,心火不盛者,用雷公云:凡使以布拭去髭毛,然後用漿水浸二伏時,漉出,於柳木火中焙乾用。


若服此藥,得十兩,不得食豬肉,若服至三年,一生不得食豬肉也。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10

大黃


味苦,性大寒無毒,入脾胃大腸心肝五經。


性沉而不浮,用走而不守,奪土鬱而無壅滯,定禍亂而致太平,名曰將軍。


又主癰腫及目疾痢疾暴發,血關火閉,推陳致新。


黃芩為使,無所畏,錦紋者佳。


按:大黃之入脾胃大腸,人所解也。


其入心與肝也,人多不究。


昔仲景百勞丸,庶蟲丸,都用大黃以理勞傷吐衄,意最深微。


蓋以濁陰不降則清陽不升者,天地之道也,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者,人身之道也,蒸熱日久,瘀血停於經絡,必得大黃以豁之,則肝脾通暢,陳推而致新矣,今之治勞,多用滋陰,頻服不效,坐而待斃嗟乎,朮豈止此耶?


至癰腫目疾及痢疾,咸熱瘀所致,故並治之,傷寒脈弱及風寒未解者,禁用。


雷公云:凡使細切,內紋如水旋斑緊重,銼蒸從巳至未,晒乾,又漉,臘水蒸,從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乾,卻漉,薄蜜水再蒸一伏時,其大黃醬如烏膏樣子,日晒乾用之為妙。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11

桔梗


味辛,性微溫,有小毒,入肺經。


主肺熱氣奔,痰嗽鼻塞,清喉利膈,能載諸藥入肺節,皮為使,畏白芨、龍眼、龍膽草。


按:桔梗味辛,故專療肺疾,下部藥中勿用,恐其上載而不能下達也。


雷公云:凡使勿用本梗,真似桔梗,咬之只是腥澀,不堪用凡,使去頭尖硬二三分以來,並兩畔,附枝子於槐砧上細銼,用百合水浸一伏時,漉出,緩火熬令干用,每修事四兩,用生百合五分,搗作膏,投水中浸。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12

天花粉


味苦,性寒無毒,入肺心脾胃小腸五經。


主肺火盛而喉痹,脾胃火勝而口齒腫痛,清心利小便,消痰除咳嗽,排膿消腫,生肌長肉,止渴退煩熱,補虛通月經。


枸杞為使,惡乾薑,畏牛膝,乾漆,反烏頭。


按:天花粉色白入肺,味苦入心。


脾胃者,心之子,肺之母也,小腸與心相為表裡,故均入焉。


本功清熱,故主療頗多,其理易達,惟曰補虛通經,此甚不可泥也。


夫苦寒之劑,豈能大補?


以其能清火,則陰得其養,非真補也。


月水不通,亦以熱閉,熱退則血盛經通,非真能通也。


此治本窮源之說耳,倘因寒致疾者,可誤使哉。


子名栝蔞,主胸痹。


仁主潤肺下氣,止痰嗽瘵,乳癰乳閉,並宜炒用。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15

半夏


味辛平,性生寒熟溫,有毒,入肺脾胃三經。


下氣止嘔吐,閉郁散表邪,除濕化痰涎,大和脾胃。


須湯淋十遍,薑礬甘草制用。


射干,柴胡為使,惡皂莢,畏雄黃、生薑、乾薑、秦皮、龜甲,反烏頭,忌羊肉、羊血、飴糖、海藻。


按:半夏味辛入肺,性燥入脾胃,中其毒者,口噤發吐,煩渴及血證勿用,惟氣證發渴者不禁。


雷公云:凡使勿用白傍幾子,真似半夏,只是咬著誤微酸,不入藥用。


若修事半夏四兩,用搗了白芥子末二兩,頭醋六兩,二味攪令濁,將半夏投中,洗三遍用之。


半夏上有陳涎,若洗不淨,令人氣逆肝氣怒滿。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15

紫蘇


味甘辛,性溫無毒,入肺脾二經。


葉能發汗散表,溫胃和中,除頭痛肢節痛,雙面紫者佳。


不敢用麻黃者,以此代之。


梗能順氣安胎。


子能開鬱下氣,定喘消痰。


按:辛走肺,甘走脾。


辛散之劑,下氣最捷,所虛者少用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16

白芷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脾胃三經。


去頭面皮膚之風,除肌肉燥癢之痹,止陽明頭痛之邪,為肺部引經之劑。


主排膿托瘡,生肌長肉,通經利竅,止漏除崩,明目散風,驅寒燥濕。當歸為使,惡旋覆花。


按:白芷味辛,為肺所喜,而溫燥為脾胃所喜,宜其入矣。


然香燥而發散,主治雖多,能傷氣血,不宜多用。


雷公云:凡采得後,勿用四條,低處生者,此名張公藤,兼勿用馬藺,並不入藥中,采得後刮削去皮,細銼,用黃精亦細銼,以竹刀切二味等分,同蒸一伏時,候出。


於日晒乾,去黃精用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16

防風


味辛甘,性溫無毒,入肺經。


瀉肺金、療諸風,開結氣,理目痛。


惡乾薑、藜蘆、白蘞、芫花,解附子毒。


按:防風辛走肺,為升陽之劑,故通療諸風。


氣之結者,肺之疾也。


目之痛者,風之患也,宜並主之。


東垣云:卑賤之卒,聽令而行,隨所引而至,乃風藥中潤劑也,能瀉上焦,元氣虛者不概用,今人類犯此弊。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17

獨活


味苦甘辛,性微溫無毒,入肺腎二經。


主新舊諸風濕痹,頸項難伸,腰背酸疼,四肢攣痿,黃色而作塊者為獨活。


按:獨活氣濁屬陰,善行血分,斂而能舒,沉而能升,緩而善搜,可助表虛,故入太陰肺,少陰腎,以理伏風。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27

羌活


味苦甘平,性微溫無毒,入小腸膀胱二經。


散入表風邪,利周身即痛,排巨陽腐肉之疽,除新舊風濕之證,紫色而節密者為羌活。


按:羌活氣清屬陽,善行氣分,舒而不斂,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可發表邪,故入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以理游風。


其功用與獨活雖若不同,實互相表裡,用者審之。


雷公云:采得後細銼,拌淫羊藿,蒸二日後,曝乾去淫羊藿用,免煩人心。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27

柴胡


味苦,性微寒無毒,入肝膽心胞絡三焦胃大腸六經。


主傷寒心中煩熱,痰實腸胃中,結氣積聚,寒熱邪氣,兩脅下痛,疏通肝木,推陳致新。


半夏為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犯火無效。


按:柴胡氣味升陽,能提下元清氣上行,以瀉三焦火。


補中益氣湯用之,亦以其能提肝氣之陷者,由左而升也。


凡胸腹腸胃之病因熱所致者,得柴胡引清去濁而病謝矣,故入肝膽等經。


《衍義》曰:《本經》並無一字言及治勞,今治勞多用之,誤人不小,勞有一種真臟虛損,復受邪熱,邪因虛而致勞者,宜用,後世得此數言,凡遇勞證,概不敢用,此所謂侏儒觀場,隨眾喧喝矣。


惟勞證不犯實熱者,用之亦能殺人,誠所當慎,咳嗽氣急痰喘嘔逆者禁用,以其上升也。


傷寒初起忌之,恐引邪入少陽經也。


雷公云:凡使莖長軟皮赤,黃髭須,出在平川平縣,即今銀州銀縣也。


西畔生處,多有白鶴綠鶴於此翔處,是柴胡香直上云間,若有過往,聞者皆氣爽。


凡采得後,去髭並頭,用銀刀削去赤薄皮少許,卻以粗布拭淨,細銼用之,勿令犯火,立便無效也。


注云:柴胡乃少陽經藥也,久服令人肝膽平。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27

前胡


味苦甘辛,性微無毒,入肺肝脾膀胱四經。


主傷寒痰嗽痞滿,心腹結氣,解熱開胃,推陳致新,亦止夜啼兒,佐使畏惡同柴胡。


按:前胡辛可暢肺,以解風寒,甘可悅脾,以理胸腹,苦能泄厥陰之火,溫能散太陽之邪。


雷公云:凡使勿用野蒿根,緣真似前胡,只是味粗酸,若誤用,令人反胃不受食。


若是前胡,味甘氣香,凡修事,先用刀刮去蒼黑皮並髭,細銼,用甜水浸令潤,於日中晒乾用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28

香附


味辛甘,性溫無毒,入肺肝脾胃四經。


疏氣開鬱,消風除癢,便醋製用。


按:香附味甘辛,故主發散疏通,以入肺肝脾胃,類稱女科聖藥者,蓋以婦人心性偏熱,多氣多郁,血因氣鬱,則不能生耳。


不知惟氣實血不大虛者宜之。


不然,損其氣,燥其血,愈致其疾,惜乎未有發明,而俗多受女科聖藥一句之累矣!


性燥,故便制以潤之,性散故醋製以斂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28

麻黃


味甘苦,性溫無毒,入肺心大腸膀胱四經。


主散在表寒邪,通九竅,開毛孔,破症結,除積聚。


去根節者,大能發汗。


根節能斂汗。


厚朴為使,惡辛夷,石葦,陳久者良。


按:麻黃端主發散,宜入肺部,出汗開氣,宜入心與大腸膀胱,此驍悍之劑也。


可治冬月春間傷寒瘟疫,夏季不可輕用,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可用,或無寒邪,或寒邪在裡,或裡虛之人,或陰虛發熱,或傷風有汗,或傷食等證。


雖發熱惡寒,其不頭疼而拘急,六脈不浮緊者,皆不可用。


雖可汗之證,不宜多服,蓋汗乃心之液,若不可汗而汗,與可汗而過汗,則心血為之動矣。


或至亡陽,或至衄血不止,而成大患。


丹溪以麻黃人參同用,亦攻補之法也,醫雷公云:凡使去節並沫,若不盡,服之令人悶,用銅刀剪去節並頭,槐砧上用銅刀細銼,煎三四十沸,竹片掠去上沫盡,漉出,熬干用。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44

葛根


味甘,性平無毒,入胃大腸二經。


發傷寒之表邪,止胃虛之消渴,解中酒之奇毒,治往來之溫瘧,解野葛、巴豆、丹石、百藥毒。


按:葛根療熱解表,故入手足陽明,太陽初病未入陽明而頭痛者,不可便服以發之,恐引賊入家也,又表虛多汗者禁用。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44

麥門冬


味甘,性平,微寒無毒,入肺心二經。


退肺中隱伏之火,生肺中不足之金。


止消渴,陰得其養;


補虛勞,熱不能侵。


去心用,地黃、車前為使,惡款冬,苦瓠,畏苦參、青蓑,忌卿魚,肥大者佳。


按:麥門冬陽中微陰,夫陽乃肺藥,微陰則去肺中伏火。


伏火去,則肺金安而能生水,水盛則能清心而安神矣。


故能治血妄行,調經和脈。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44

天門冬


味苦甘,性寒無毒,入肺腎二經。


保肺氣,不被熱擾,定喘促,故得康寧,止消渴,利小便,強骨髓,悅顏色,殺三蟲,去伏尸。


去心用,地黃、貝母、垣衣為使,畏曾青,忌鯉魚。


按:天門冬氣薄主升,故入肺;


味濃為陰,故入腎。


虛熱者宜之,虛寒者禁用。


雷公云:采得了,去上皮一重,便劈破去心,用柳木甑,燒柳木柴,蒸一伏時,酒洒令遍,更添火蒸,出曝,去地二尺以來,作小架,上鋪天門葉,將蒸了天門冬攤令干用。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45

五味子


味皮肉甘酸,核中苦辛,且都有咸味,五味俱備,故名。


性溫無毒,入肺腎二經。


滋腎經不足之水,收肺氣耗散之金,除煩熱,生津止渴,補虛勞,益氣強陰。


蓯蓉為使,惡葳蕤,勝烏頭,北產者良。


按:五味屬水,而有木火土金,故雖入肺腎,而五臟咸補,乃生津之要藥,收斂之妙劑然多食反致虛熱,蓋以收補之驟也。


如火嗽輒用寒涼,恐致相激,須用此酸斂以降之。


亦宜少用,肺火鬱及寒邪初起者禁用,小兒尤甚,以酸能鉤痰引嗽也。


雷公云:凡小顆皮皺泡者,有白撲鹽霜一重,其味酸鹹苦辛甘味全者真也,凡用以銅刀劈作兩片,用蜜浸蒸,從巳至申,卻以漿水浸一宿,焙乾用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45

升麻


味甘苦,性微寒無毒,入大腸脾胃肺四經。


引蔥白散手陽明之風邪,引石膏止陽明之齒痛,引諸藥游行四經,升陽氣於至陰之下,故名升麻。


又主解百毒,殺精物,辟瘟疫,除蠱毒,止瀉痢。


白芷為使,形輕而堅實青綠色者佳。


按:升麻提氣解肌,故入此四經。


然奉令之使,不能益人,若下元不足者用此升之,則下虛而元氣益虧矣。


藥性乃曰:元氣不足者,用此於陰中升陽,恐非惟陽氣有餘而下陷者宜之。


若初病太陽證,便服升麻以發陽汗,是引賊入門,亦非所宜也。


雷公云:采得後,用刀刮去粗皮一重,用黃精自然汁浸一宿,漉出,曝乾細銼,蒸了曝乾後用之佳。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46


味苦辛,性微溫無毒,入小腸膀胱二經。


主寒氣客於巨陽之經,若頭痛流於顛頂之上,又主婦人疝瘕,陰中寒腫痛,腹中急疼,惡 茹,畏青葙子。


按:?本上行治風,故理太陽頭痛,下行治濕,故婦人諸證,風濕俱治,功用雖匹,尤長於風耳。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3-2-21 12:46

細辛


味辛,溫無毒,入心肝膽脾四經。


止少陰合病之茴痛,散三陽數變之風邪,主肢節拘攣,風寒濕痹,溫中氣,散死肌,破結氣,消痰嗽,止目淚,療牙疼,治口臭,利水道,除喉痹,通血閉。


獨活、曾青、棗根為使,惡野狼毒、山茱萸、黃?,畏硝石、滑石,反藜蘆,忌生菜、狸肉,華陰者良。


按:細辛辛溫,宜入心肝等經,以療在裡之風邪,其氣升陽,故上部多功。


然諸證犯寒者可用,若因火熱屬陽證者忌之,單服末不可過半錢,多則氣塞不通者死。


雷公云:凡使一葉,揀雙葉,服之害人,須去頭上,田瓜水浸一宿,至明漉出,晒乾用。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