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塸】
①[ōuㄡ]
[『廣韻』烏后切,上厚,影。]
[『集韻』烏侯切,平侯,影。]
1.墳墓。
『玉篇·土部』:“塸,墓也。”
明楊愼『甘泉歌』:“‘千人唱,萬人謳,金陵餘石大如塸。’
此歌見『三秦記』。”
2.同“甌”。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炙法』:“豎塸中,以雞鴨白手灌之。”
宋惠洪『冷齋夜話·石土埭』:“山上有屋數椽,道人三四輩相勞苦,其言小兒一不解,但得食一塸,如熟艾。”
淸黃生『義府·冥通記』:“塸,與‘甌’同。”
3.一塊田地按一定距離分成的若干部分,每部分長寬深有定。
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二:“是以一塸之間,禾之豊瘁頓異。”
4.猶軀。
用於塑像。
淸沈濤『交翠軒筆記』卷一:“‘大魏興和四年歲次壬戌十一月五日,大吳村合邑一百人等敬造石像一塸’……塸即軀字。”
5.猶間、所。
用於房屋、住宅。
『隋書·李德林傳』:“德林乃奏取逆人高阿那肱衛國縣市店八十塸爲王謙宅替。”
淸金居敬『可廬記』:“虹橋之南,數十步折而西,有宅一塸,曰可盧。”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