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填】
①[tiánㄊㄧㄢˊ]
[『廣韻』徒年切,平先,定。]
[『廣韻』堂練切,去霰,定。]
亦作“塡”。
“鎮”的被通假字。
1.填塞。
『國語·吳語』:“王遂出,夫人送王,不出屛,乃闔左闔,填之以土,去笄側席而坐,不掃。”
晉張華『博物志·異鳥』:“精衛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
『紅樓夢』第七回:“衆小廝見說出來的話有天沒日的,唬得魂飛魄喪,把他捆起來,用土和馬糞滿滿的填了他一嘴。”
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我們的工廠』:“吃飯的時候……你怎么好意思大模大樣坐在這里,一碗一碗往肚子里填呢?”
2.塞滿,充滿。
『新唐書·崔仁師傳』:“時靑州有男子謀逆,有司捕支黨,纍係填獄,詔仁師按覆。”
宋王安石『寄吳沖卿』詩:“歸來汙省舍,又繼故人躅。
相逢祗數步,吏桉常填目。”
參見“填阬滿谷”。
3.在器物上加色。
唐韓愈『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詩:“粉牆丹柱動光彩,鬼物圖畫填靑紅。”
參見“填漆”。
4.按一定格式寫入文字或數字。
參見“填格”、“填寫”。
5.補充;
抵償。
唐王建『送振武張尙書』詩:“盡收壯勇填兵數,不向蕃渾奪馬群。”
『醒世姻緣傳』第五九回:“一命填一命。
小素姐要償了婆婆的命,小巧姐也說不的替公公償命。”
6.象聲詞。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
趙岐注:“填,鼓音也。”
7.通“奠”。
參見“填池”。
.通“顛”。
跌落。
參見“填笮”、“填仆”。
填②[zhènㄓㄣˋ]
[『廣韻』陟刃切,去震,知。]
亦作“塡”。
通“鎮”。
1.安定。
『史記·吳王濞列傳』:“上患吳、會稽輕悍,無壯王以填之。”
司馬貞索隱:“填,音鎮。”
『漢書·高帝紀下』:“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餽,不絶糧道,吾不如蕭何。”
顏師古注:“填與鎮同。
鎮,安也。”
『新唐書·劉潼傳』:“時李福討南詔,兵不利,潼至,填以恩信,蠻皆如約。”
2.星名。
參見“填星”。
填③[chénㄔㄣˊ]
[『集韻』池隣切,平眞,澄。]
亦作“塡”。
長久。
『詩·大雅·瞻卬』:“瞻卬昊天,則不我惠。
孔填不寧,降此大厲。”
毛傳:“填,久。”
陸德明釋文:“填音塵。”
填④[tiǎnㄊㄧㄢˇ]
[『集韻』徒典切,上銑,定。]
亦作“塡”。
通“殄”。
1.窮困。
參見“填寡”。
2.滅絕。
參見“填服”。
填⑤[zhìㄓˋ]
亦作“塡”。
通“寘”。
放置。
『漢書·貢禹傳』:“武帝時,又多取好女至數千人,以填後宮。”
顏師古注:“此填字讀與寘同。”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