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漢語大詞典●壹】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3-2-7 11:12
標題: 【漢語大詞典●壹】

漢語大詞典●壹


①[yīㄧ]

 

[『廣韻』於悉切,入質,影。]

 

“夁”的今字。

 

1.表示數量、次數。

 

『詩·召南·騶虞』:“彼茁者葭,壹發五豝。”

 

『儀禮·聘禮』:“公於賓壹食再饗。”

 

鄭玄注:“古文壹皆爲一。”

 

宋洪邁『容齋五筆·一二三與壹貳三同』:“古書及漢人用字,如一之與壹,二之與貳,三之與三,其義皆同。”

 

2.專一。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今王室亂,單旗、劉狄,剝亂天下,壹行不若。”

 

杜預注:“壹,專也。”

 

『孟子·公孫丑上』:“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

 

朱熹集注:“壹,專一也。”

 

『荀子·解蔽』:“故好書者衆矣,而倉頡獨專者,壹也。

 

好稼者衆矣,然后稷獨傳者,壹也。”

 

宋葉適『厲領衛墓志銘』:“然使君致其壹於進士,何患不如武舉所得,褒衣大帶,常幄中之論,無冒十死九生之危,夷俟而訾其缺!”

 

淸唐甄『潛書·居山』:“不寓於山水而壹於山水,則喬林幽谷,猶之城郭市廛也。”

 

3.統一;

 

一致。

 

『左傳·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

 

『商君書·壹言』:“國務壹,則民應用。”

 

漢張衡『東京賦』:“同衡律而壹軌量,齊急舒於寒燠。”

 

宋曾鞏『賀克伏交阯表』:“鬯聲教於四方,壹書文於萬國。”

 

4.皆;

 

一槪;

 

一律。

 

『禮記·三年問』:“故先王焉爲之立中制節,壹使足以成文理,則釋之矣。”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恥之,願比死者壹灑之,如之何則可?”

 

『漢書·毋將隆傳』:“大司農錢自乘輿不以給共養,共養勞賜,壹出少府。”

 

『資治通鑑·漢昭帝元鳳四年』:“時政事壹決大將軍光;

 

千秋居丞相位,謹厚自守而已。”

 

『明史·王家彦傳』:“惟稍寬文網,壹令撫綏,盜之聚者可散,散者可不復聚。”

 

5.一樣;

 

等同;

 

同一。

 

『左傳·昭公十年』:“佻之謂甚矣,而壹用之,將誰福哉!”

 

杜預注:“壹,同也。”

 

『國語·晉語一』:“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

 

6.均衡;

 

穩定。

 

『國語·晉語七』:“惇惠者教之,則徧而不倦;

 

文敏者導之,則婉而入;

 

果敢者諗之,則過不隱;

 

鎮靜者修之,則壹。”

 

韋昭注:“壹,均一也。”

 

7.一旦;

 

一經。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夫謀而鮮過、惠訓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

 

猶將十世宥之,以勸能者。

 

今壹不免其身,以棄社稷,不亦惑乎?”

 

8.的確,實在。

 

『禮記·檀弓下』:“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

 

孔穎達疏:“壹者,決定之辭也。”

 

漢東方朔『答客難』:“蘇秦張儀,壹當萬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澤及後世。”

 

唐韓愈『閔己賦』:“下土茫茫其廣大兮,余壹不知其可懷。”

 

9.稍;

 

暫。

 

『楚辭·遠遊』:“順凱風以從遊兮,至南巢而壹息。”

 

『後漢書·張奐傳』:“父母朽骨,孤魂相託,若蒙矜憐,壹惠咳唾,則澤流黃泉,施及冥寞,非奐生死所能報塞。”

 

宋葉適『故樞密參政汪公墓志銘』:“高宗厭戎馬久,思壹休息,即定和親,罷諸將兵。

 

而名士大夫,皆謂父兄仇未報,兵未當罷。”

 

10.助詞。

 

用以加強語氣。

 

『漢書·遊俠傳·原涉』:“尹君,何壹魚肉涉也!”

 

壹②[yīnㄧㄣ]

 

[『字彙』伊眞切]

 

“夁”的今字。

 

見“壹鬱”。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