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堡】
①[bǎoㄅㄠˇ]
[『廣韻』博抱切,上晧,幫。]
“保”的今字。
1.土石筑的小城;
堡壘。
『禮記·檀弓下』:“公叔禺人遇負杖入保者息。”
『後漢書·劉盆子傳』:“時三輔大飢,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遺人往往聚爲營保,各堅守不下。”
『晉書·苻登載記』:“堅中壘將軍徐嵩、屯騎校尉胡空各聚衆五千,據險築堡以自固。”
淸薛福成『書金寶玗團練御賊事』:“古於用兵扼要設守之處,大者曰城,小者曰堡、曰戍,又曰圍。”
2.修筑堡壘。
淸魏源『聖武記』卷七:“團其丁壯,而碉其要害,十餘碉則堡之。”
堡②[bǔㄅㄨˇ]
[『廣韻』博抱切,上晧,幫。]
1.堡子。
有圍牆的村鎮。
『西遊記』第二七回:“可憐西方路甚是寂寞,更無莊堡人家。”
明唐順之『塞下曲贈翁東厓侍郞總制』:“灅川冰盡水泱泱,堡堡人家喚蒔秧。”
淸顧炎武『與王山史書』:“定於觀北三泉之右,擇平敞之地,二水合流之所,建立一堡,止用地四五畝,繚以周垣,引泉環之,幷通流堂下。”
2.用於地名。
陝西有吳堡;
河北有柴溝堡。
堡③[pùㄆㄨˋ]
[『廣韻』博抱切,上晧,幫。]
1.用於地名。
如:二十里堡;
十里堡。
2.有的地區也寫做“鋪”。
『正字通·土部』:“今邊隅有哨堡,堡轉音普。”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