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圮】
①[pǐㄆㄧˇ]
[『廣韻』符鄙切,上旨,幷。]
1.毀壞;
坍塌。
『書·咸有一德』:“祖乙圮於耿。”
孔傳:“河水所毀曰圮。”
漢張衡『思玄賦』:“流夫眺夫衡阿兮,覩有黎之圮墳。”
宋蘇轍『襄陽古樂府·野鷹來』:“嵳峨呼鷹臺,人去臺已圮。”
『宋史·五行志一上』:“嘉泰二年七月丙午,上杭縣水,圮田盧,壞稼,民多溺死。”
淸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三:“乙丑八月初六夜二更,浙撫大堂內火光如斗,自梁滾下……而梁折堂圮。”
林森『廬山交蘆橋題記』:“去秋洪水暴發,橋圮。
茲經黃龍寺主持靑松重修,行人稱便焉。”
2.毀滅;
斷絕。
『書·堯典』:“僉曰:‘於,鯀哉!’
帝曰:‘吁,咈哉!
方命圮族。’”
孔傳:“圮,毀;
族,類也。”
漢張衡『東京賦』:“京邑翼翼,四方所視。
漢初弗之宅,故宗緒中圮。”
3.引申謂哀痛欲絕。
南朝梁江淹『傷愛子賦』:“形惸惸而外施,心切切而內圮。”
4.衰微;
衰敗。
晉葛洪『抱朴子·名實』:“拔茅之義圮,而負乘之群興。”
宋王安石『和董伯懿詠裴晉公平淮西將佐題名』:“唐從天寶運中圮,廊廟往往非忠佳。”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