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士庶】
1.士人和普通百姓。
亦泛指人民、百姓。
『管子·大匡』:“君有過,大夫不諫;
士庶人有善而大夫不進,可罰也。”
『司馬法·天子之義』:“天子之義必純取灋天地,而觀於先聖;
士庶之義必奉於父母,而正於君長。
故雖有明君,士不先教不可用也。”
『宋書·王弘傳』:“諸議云士庶緬絶,不相參知,則士人犯法,庶民得不知。
若庶民不許不知,何許士人不知?”
唐元稹『陽城驛』詩:“我實唐士庶,食唐之田疇;
我聞天子憶,安敢專自由。”
淸方苞『讀<經解>』:“學者循誦『易』、『詩』、『書』、『春秋』之文,而虛言其義,有得有失,一如記所稱。
而『禮』則湮沈殘缺,每至郊廟大議,衆皆冥昧而莫知其原。
閭閻士庶,喪祭賓婚,蕩然一無所守,而競於淫侈。”
2.士族和庶族。
『宋書·恩倖傳論』:“周漢之道,以智役愚,臺隸參差,用成等級;
魏晉以來,以貴役賤,士庶之科,較然有辨。”
南朝梁沈約『奏彈王源』:“風聞東海王源,嫁女與富陽滿氏……竊尋璋之(滿璋之)姓族,士庶莫辨。”
『南史·王球傳』:“時中書舍人徐爰有寵於上,上嘗命球及殷景仁與之相知。
球辭曰:‘士庶區別,國之章也。
臣不敢奉詔。’
上改容謝焉。”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