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幹】
①[ɡànㄍㄢˋ]
[『廣韻』古案切,去翰,見。]
“干”的繁體字。
1.指器物、事物的主干。
『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命工師令百工審五庫之量,金鐵、皮革筋、角齒、羽箭幹,脂膠丹漆,毋或不良。”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淳於髠曰:‘弓膠昔幹,所以爲合也。’”
司馬貞索隱:“昔,久舊也。
幹,弓幹也。”
『後漢書·公孫述傳』:“蜀地沃野千里……名材竹幹,器械之饒,不可勝用。”
李賢注:“竹幹,竹箭也。”
晉盧諶『答魏子悌』詩:“崇臺非一幹,珍裘非一腋。”
2.人和動植物軀體的主干。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若以群子之靈,獲保首領以沒,惟是楄柎所以藉幹者。”
杜預注:“幹,骸骨也。”
『楚辭·招魂』:“魂兮歸來!
去君之恆幹,何爲四方些?”
晉左思『蜀都賦』:“擢脩幹,竦長條。”
宋葉適『宿石門』詩:“石門忽秀出,老幹蔭渟洪。”
淸張潮『花鳥春秋』卷一:“春王正月,梅放其英於幹,與百卉爭先。”
3.指人和動物的脅。
『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舉幹,屍受,振祭嚌之。
佐食受加於肵俎,舉獸幹,魚一,亦如之。”
鄭玄注:“幹,正脅也。”
『公羊傳·莊公元年』:“齊侯怒,與之飲酒。
於其出焉,使公子彭生送之;
於其乘焉,搚幹而殺之。”
陸德明釋文:“幹,脇也。”
4.根本;
根源。
『國語·晉語四』:“臣聞之:愛親明賢,政之幹也;
禮賓矜窮,禮之宗也。”
『易·乾』:“貞者,事之幹也。”
漢劉向『列女傳·陳寡孝婦』:“妾聞之:信者,人之幹也;
義者,行之節也。”
淸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二二章二』:“誠無不幹乎性,性無不通乎誠。”
5.才能,干略。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南史·孔靈符傳』:“靈符慤實有材幹,不存華飾,每所蒞官,政績修理。”
6.主管;
從事。
『漢書·劉向傳』:“顯幹尙書事,尙書五人,皆其黨也。”
顏師古注:“幹與管同,言管主其事。”
『東觀漢記·趙憙傳』:“憙內典宿衛,外幹宰職,正身立朝,未嘗懈惰。”
宋范仲淹『奏乞將所舉許元張去惑下三司相度任使』:“內殿中丞許元,智識通敏,可幹財賦。”
聞一多『戰後文藝的道路』:“干藝術是下流的,像今天看戲子和娼妓是一個樣。”
7.做;
辦理。
『朱子語類』卷二一:“且幹一件事,自家心不在這上,這一事便不成。”
元秦簡夫『剪發待賓』第三折:“他則知道我是箇學士,不知小官所幹事務。”
『水滸傳』第四九回:“明日幹了這事,便是這裏安身不得了。
我却有個去處,我也有心要去。”
毛澤東『反對黨內的資產階級思想』:“我們就是不怕犧牲,不干則已,一干就干到底。”
8.現引申爲打,斗。
張天翼『路』:“誰叫咱們投降鬼子,咱們干誰!”
老舍『四世同堂』二七:“多數的中國人能象胡阿毛那樣和日本人干,中國便成了有人的國家。”
9.事務,事情。
宋蘇軾『與滕達道書』之五十九:“甘子已拜賜矣,北方有幹,幸示諭。”
『水滸傳』第十四回:“<吳用>分付主人家道:‘學生來時,說道先生今日有幹,權放一日假。’”
10.建立;
求取。
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三折:“某乃李肅是也……坐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每回臨陣,無不幹功。”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不如及早上朝取應,幹我自家功名去。”
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幹功名千難萬難,求身仕兩次三番。”
11.用處;
效果。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曉得沒甚長筵廣席,要做好官也沒幹,都把志氣灰了。”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況且朱三是窮人,討也沒幹。”
12.原爲漢至南北朝時一種身分和地位低下的官吏,后變爲供役使的奴仆。
『後漢書·欒巴傳』:“四遷桂陽太守。
以郡處南垂,不閑典訓,爲吏人定婚姻喪紀之禮,興立學校,以奬進之。
雖幹吏卑末,皆課令習讀。”
李賢注:“幹,府吏之類也。
『晉令』諸郡國不滿五千以下,置幹吏二人。”
『晉書·良吏傳·鄧攸』:“攸至門,門幹乃攸爲郞時幹。
幹侯勒和悅,致之。”
『宋書·沈演之傳』:“勃弟統,大明中爲著作佐郞。
先是五省官所給幹僮,不得雜役。
太祖世,坐以免官者前後百人。
統輕役過差,有司奏免。
世祖詔曰:自頃幹僮多不祗給,主可量聽行杖。
得行幹仗,自此始也。”
淸黃軒祖『遊梁瑣記·內黃大盜』:“知內捕無用,令弟帶幹數輩,就陶家襲捕。”
13.南北朝時官員的一種俸祿。
『北史·段韶傳』:“天統三年,除左丞相。
四年,別封永昌郡公,食滄州幹。”
『北齊書·王松年傳』:“以本官加散騎常侍,食高邑縣幹。”
按,因“幹”可納資代役,故南北朝時盛行“食幹”之制。
參見“幹祿”。
14.干部的簡稱。
毛澤東『反對黨內的資產階級思想』:“最重要的是,我們的軍隊受到了鍛煉,兵勇,干智。”
如:干群關系。
15.附在鍾甬上銜旋的刻成獸形的紐。
『周禮·考工記·鳧氏』:“鍾縣謂之旋,旋蟲謂之幹。”
王引之『經義述聞·周官下』:“旋蟲謂之幹者,銜旋之紐鑄爲獸形,居甬與旋之間而司管轄,故謂之幹。
幹之爲言猶管也。”
16.安。
『廣雅·釋詁』:“幹,安也。”
17.同“榦”。
榦,筑牆時豎在兩旁之木。
參見“幹楨”。
幹②[ɡānㄍㄢ]
[『集韻』居寒切,平寒,見。]
“干”的繁體字。
1.通“乾”。
無水分或水分很少。
與“濕”相對。
『列子·黃帝』:“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幹殻。”
淸沈濤『交翠軒筆記』卷三:“幹,古幹濕正字,通假作乾。
『列子·黃帝篇』‘木葉幹殻’,張湛注(按,當作殷敬順(『釋文』):‘幹音乾’,可證。”
2.用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紀日的總稱。
『後漢書·律曆志上』“記稱大橈作甲子”劉昭注引『月令章句』:“<大橈>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
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枝幹相配,以成六旬。”
幹③[hánㄏㄢˊ]
[『集韻』河干切,平寒,匣。]
通“韓”。
井垣,井欄。
『莊子·秋水』:“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
陸德明釋文:“司馬云:井欄也。
褚詮之音『西京賦』作韓音。”
『漢書·郊祀志下』:“立神明臺井幹樓,高五十丈,輦道相屬焉。”
顏師古注:“井幹樓積木而高,爲樓若井幹之形也。
井幹者,井上木欄也……幹或作韓,其義幷同。”
唐劉方平『銅雀妓』詩:“淚痕霑井幹,舞袖爲誰長。”
幹④[ɡǎnㄍㄢˇ]
[『集韻』古旱切,上旱,見。]
通“簳”。
小竹。
『文選·王褒〈洞簫賦〉』:“原夫簫幹之所生兮,於江南之丘墟。”
李善注:“幹,小竹。”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