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劗】
①[zuānㄗㄨㄢ]
[『廣韻』借官切,平桓,精。]
[『廣韻』在丸切,平桓,從。]
1.剪;
剃;
剪除。
『淮南子·主術訓』:“今人之才……或佞巧小具,諂進愉說,隨鄕曲之俗,卑下衆人之耳目,而乃任之以天下之權,治亂之機,是猶以斧劗毛,以刃抵木也。”
高誘注:“劗,翦也。”
『新唐書·南蠻傳下·投和』:“頻盜者死,次穿耳及頰而劗其髮。”
元元明善『河南行省左丞相高公神道碑』:“太祖辟國,劗金滅夏。”
2.通“攢”。
簇聚。
『韓非子·用人』“上無私心,則下得循法而治,望表而動,隨繩而斲,因攢而縫”陳奇猷集釋引松皋圓曰:“山曰:‘攢、劗通。
『字典』引『續通書』云:劗,通作攢。’”
按,此謂臣下依法而行,猶縫衣,因所簇聚者而縫之則成衣。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