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劓】
①[yìㄧˋ]
[『廣韻』魚器切,去至,疑。]
1.割鼻。
古代五種酷刑之一。
『書·呂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殺戮無辜,爰始淫爲劓刵椓黥。”
孔穎達疏:“劓,截人鼻。”
宋蘇舜欽『慶州敗』詩:“其餘劓馘放之去,東走矢液皆淋漓。”
淸昭槤『嘯亭續錄·名臣論識』:“當復肉刑……以劓治貪。”
聞一多『戰後文藝的道路』:“使其身體虧損如劓,刖,墨,剕,宮等是奴隸的象征。”
2.泛指鼻子受到毀傷。
『易·睽』:“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無初有終。”
高亨注:“劓,傷鼻。”
3.割,斷。
『書·盤庚中』:“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
孔傳:“劓,割;
育,長也。
言不吉之人當割絶滅之,無遺長其類。”
『左傳·昭公十三年』:“先歸復所,後者劓。”
漢桓寬『鹽鐵論·詔聖』:“劓鼻盈蔂,斷足盈車。”
晉葛洪『抱朴子·用刑』:“昔周用肉刑,刖足劓鼻。”
4.不安貌。
參見“劓刖”。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