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醫學百科●急性意識障礙】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3-1-19 09:54
標題: 【醫學百科●急性意識障礙】

醫學百科●急性意識障礙

 

拼音

 

jíxìngyìshízhàngài

 

概述

 

急性意識障礙主要是對周圍環境的意識障礙,系由急性全身性疾病所致。

 

一般分為意識水平的減低、意識內容的改變及意識范圍的縮小三種類型。

 

現將不同的急性意識障礙的發生機理、病因、基本概念及鑒別診斷的、分述如下。

 

病因病理病機

 

巴甫洛夫派認為意識障礙是由于大腦皮層抑制過程的擴散,是一種保護性抑制過程。

 

由于大腦皮質抑制過程擴散的深度和廣度不同,而出現不同意識障礙。

 

當抑制賽程擴散到整個大腦兩半球皮質腦干時,則出現昏睡和昏迷。

 

朦朧狀態主要是由于第二信號系統位于時相狀態,在第二信號系統的影響下,使第一信號系統的活動被釋放出來,并受到皮質下部情感活動的支配,因此癥狀應是雜亂無章的性質。

 

夢行狀態是白天最強烈的一些刺激在大腦皮質抑制較淺的背景上仍處于活動狀態。

 

譫妄狀態是由于大腦皮質的抑制過程不深,且抑制過程擴散到運動區最少,但第二信號系統被抑制,使第一信號系統及皮質下的活動相對占優勢所致。

 

精神錯亂狀態則可能是由于大腦皮質神經細胞活動極度降低,致使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減弱及衰竭,兩個信號系統相互作用嚴重失調,同時無條件反射也發生了嚴重障礙的結果。

 

由于大腦皮質下興奮占優勢,這種興奮對大腦皮質產生負誘現象,也可能由于大腦皮質存在病理性惰性興奮灶所致。

 

潘菲爾德指出,意識與網狀結構及大腦皮質關系十分密切,覺醒狀態主要與網狀結構有關,意識內容與大腦皮質有關。

 

他認為特異性投射系統即各種感覺的傳入通路,在腦干有側支進入網狀結構,后經非特異性或彌散性投射系統,由丘腦彌散性投射到大腦皮層,這些神經傳入沖動維持著大腦皮質的清醒狀態(又稱上行激活系統)。

 

另一部分為上行抑制系統,該系統對大腦皮質有抑制作用。

 

在上行激活系統及上行抑制系統的共同作用下,使大腦皮層處于一種適宜的興奮狀態。

 

人們只有在大腦皮質處于適宜的興奮狀態下,才能正確認識外界客觀事物和自身各種精神活動。

 

如果將腦干切除或腦干受損使網狀結構受到損害就會出現意識喪失,大塊大腦皮質切除后卻不一定出現意識喪失。

 

總之,大腦皮質依靠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維持其清醒狀態,才能進行各種精神活動,而意識內容則是大腦皮質的整體功能,是人類特有的高級神經活動。

 

產生意識障礙的病因多種多樣,常由全身各種疾病所致,要想完全描述清楚也是十分困難的,但概括起來大致可分為幾種:1.全身各種軀體疾病:如肝臟疾病、腎臟疾病、肺部疾病、心臟疾病、內分泌疾病及各種原因所致的水與電解質紊亂等。

 

2.感染中毒性疾病:如敗血病、傷寒、中毒性痢疾及各種藥物中毒及一氧化碳中毒等。

 

3.腦器質性疾病:如顱腦外傷、顱腦腫瘤、腦寄生蟲病、腦變性疾病、腦血管疾病、癲癇發作等。

 

4.急性發作的各種功能性疾病:如急性心因性反應、癔癥、急性精神分裂癥及情感性障礙等。

 

臨床表現

 

1.嗜睡狀態:意識清晰度輕微降低,以各種心理過程的反應遲鈍為特征。

 

在安靜的環境下,病人常處于嗜睡狀態,對輕微刺激可能沒反應,但對其痛覺反應仍保持,有回避動作。

 

病人情感反應淡漠,對外界事物漠不關心,注意渙散,定向力較差。

 

雖能與人交談,但言語緩慢、簡單,計算困難、記憶力減低。

 

尚能做一些簡單動作,亦可被喚醒,但刺激一消失即又復入睡。

 

此時吞咽、瞳孔、角膜反射均存在。

 

意識恢復后則對當時情況記憶模糊、片斷。

 

2.混濁狀態:意識清晰度顯著降低,精神活動極為緩慢,對外界刺激閾顯著增高,除強烈刺激外,很難引起反應。

 

思維活動十分緩慢,再三向病人提問只能獲得極簡單的反應或回答不出來。

 

病人表情呆滯,反應遲鈍,注意難以集中,記憶和理解十分困難。

 

吞咽、角膜和對光反向尚存在,但可出現伸舌、舔唇、強握、吸吮等原始動作。

 

意識障礙消退后則大部分遺忘。

 

3.昏睡狀態:又稱淺昏迷。

 

意識并未完全喪失,但意識清晰度降低較以上二者深,周圍及自我定向力全部受損。

 

對一般刺激如呼喊或移動病人肢體不能引起反應。

 

用針刺病人皮膚可出現防御反射,用手指壓迫眶上緣內側可出現面部肌肉的運動。

 

病人無主動行為,臥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二便失禁,思維及言語功能消失,無認知和記憶活動。

 

深反射亢進或出現病理反射。

 

可出現不自主運動、震顫。

 

角膜及睫毛反射減弱,但對光反射仍保存。

 

意識恢復后呈順行性遺忘。

 

4.昏迷狀態:意識完全喪失。

 

注意、記憶、思維及語言功能消失,對任何刺激都無反應,無自主運動。

 

生理反射如壓眶、角膜、對光、睫毛等反射極度減弱或消失,可出現病理反射。

 

意識一旦恢復,昏迷過程則全遺忘。

 

5.朦朧狀態:不僅意識清晰程度降低,而且意識范圍縮小或狹窄。

 

病人的活動集中較狹窄的范圍內,對一定范圍內的各種刺激能夠感知,并能作出正確的反應,能完成某種連續的行動,但對一定范圍以外的事物則感知、判斷較為困難,甚至難以給予正確的評價或構成歪曲印象。

 

此類病人有定向障礙。

 

在朦朧狀態的基礎上可出現片斷的幻覺、錯覺及妄想,以及在幻覺、妄想的支配下出現精神運動性興奮和沖動行為而危及周圍人或自身安全。

 

意識朦朧狀態可突然發生,突然終止,持續時間為數分鐘、數小時或數天。

 

發作過后常可進入深度睡眠狀態。

 

當意識恢復后對病中體驗可有部分或全部遺忘。

 

6.漫游性自動癥: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意識范圍狹窄性發作。

 

病人在意識障礙中常出現一些無目的的、且與當時處境極不相適應的、甚至毫無意義的復雜的動作或行為,如刻板地進行開門、關門動作,或在室內外無目的地進行徘徊等。

 

此癥狀都是突然發生,突然消失。

 

清醒后記憶喪失。

 

7.譫妄狀態:屬以意識內容改變為主的意識障礙。

 

不僅意識清晰度明顯降低,同時產生大量的錯覺和幻覺。

 

幻覺以生動、豐富、逼真、形象的視幻覺為主,語言性幻聽較少見。

 

病人在感知障礙的影響下,常出現恐怖、緊張的情緒反應,呈現不協調的精神運動性興奮,病人出現逃跑、沖動、傷人損物或自傷行為。

 

病人的判斷及指向性思維受損,可出現思維不連貫及片斷的被害妄想,有的少語、喊叫或自言自語。

 

周圍定向障礙,自我定向尚保存。

 

意識障礙日輕夜重,呈波動性。

 

一般保持數小時至數月不等。

 

意識恢復后病人對病中經歷常部分或全部遺忘。

 

8.精神錯亂狀態:懷譫妄狀態基本相同,亦屬意識內容的障礙,但較譫妄狀態為重,病人的周圍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喪失。

 

思維極度不連貫,喃喃自語,可有片斷的紀覺和妄想。

 

情感表現茫然、遲鈍、恐怖、焦慮。

 

行為興奮不安,亂動,做一些雜亂無章無目的的小動作。

 

一般持續數日、數周或更長。

 

亦見有晝輕夜重之特點。

 

意識恢復后全部遺忘。

 

9.夢幻狀態:是在意識清晰度降低的同時,出現以假性幻覺為主的錯覺、幻覺與妄想性質的幻想性體驗,病人似乎處于夢境之中,這些體驗往往與其他想象性體驗相結合。

 

這種夢境的內容多反映現實生活的某些片斷,病人經常沉溺于幻覺的體驗之中,與外在周圍環境失去聯系,百自我定向一般不受損害。

 

病人既參與夢紀狀態的體驗,但又往往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

 

此種狀態可持續數周至數月之久。

 

引用:http://big5.wiki8.com/jixingyishizhangai_2149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