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牛蒡子】
拼音
niúbàngzǐ
牛蒡子牛蒡子FructusArctii(英)GreatBurdockAchene別名大力子、牛子、惡實、鼠粘子。
來源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的果實。
植物形態二年生在形草本,高1~2m。
莖直立,帶紫色,上部多分枝。
基生葉叢生,大形,有長柄;
莖生葉廣卵形或心形,長40~50cm,寬30~40cm,邊緣微波狀或有細齒,基部心形,下面密被白短柔毛。
頭狀花序多數,排成傘房狀;
總苞球形,總苞片披針形,先端具短鉤;
花淡紅色,全為管狀。
瘦果橢圓形,具棱,灰褐色,冠毛短剛毛狀。
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溝谷林邊、荒山草地中;
有栽培。
主產吉林、遼寧、黑龍江、浙江。
采制秋季采收成熟果序,曬干,打下果實。
生用或炒黃用。
性狀瘦果長倒卵形,略扁,微彎曲,長5~7mm,寬2~3mm。
表面灰褐色,帶紫黑色斑點,有數條縱棱,通常中間1~2條較明顯。
頂端鈍圓,稍寬頂面有圓環,中間具點狀花柱殘跡;
基部略窄,著生面較淺。
果皮硬,子葉兩片乳白色,油質。
無臭,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化學成分含牛蒡甙(arctiin)、牛蒡酚A、B(lappaolA,B)、脂肪油等。
性味性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用于風熱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風疹、咽喉腫痛、痄肋丹毒、癰腫瘡毒。
藥典標準中藥名稱牛蒡子拼音名Niubangzi英文名FRUCTUSARCTII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的干燥成熟果實。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果序,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再曬干。
性狀本品呈長倒卵形,略扁,微彎曲,長5~7mm,寬2~3mm。
表面灰褐色,帶紫黑色斑點,有數條縱棱,通常中間1~2條較明顯。
頂端鈍圓,稍寬,頂面有圓環,中間具點狀花柱殘跡;
基部略窄,著生面色較淡。
果皮較硬,子葉2,淡黃白色,富油性。
無臭,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鑒別(1)取品粉末灰褐色。
內果皮石細胞略扁平,表面觀呈尖梭形、長橢圓形或尖卵圓形,相嵌緊密;
側面觀類長方形或長條形,稍偏彎,長70~224μm,寬13~70μm,壁厚約至20μm,木化,紋孔橫長。
中果皮網紋細胞橫斷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具細點狀增厚;
縱斷面觀細胞延長,壁具細密交叉的網狀紋理。
草酸鈣方晶直徑3~9μm,成片存在于黃色中果皮薄壁細胞中,含晶細胞界限不分明。
子葉細胞充滿糊粉粒,有的糊粉粒中有細小簇晶,并含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粉末少量,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綠色熒光。
炮制牛蒡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用時搗碎。
炒牛蒡子取凈牛蒡子,照清炒法(附錄ⅡD)炒至略鼓起、微有香氣。
用時搗碎。
檢查總灰分不得過7.0%(附錄Ⅸ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2.0%(附錄ⅨK)。
性味與歸經辛、苦,寒。
歸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用于風熱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風疹,咽喉腫痛,痄腮丹毒,癰腫瘡毒。
用法與用量6~12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引用:http://big5.wiki8.com/niubangzi_2294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