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胡蘿卜】
拼音
húluóbo
胡蘿卜屬傘形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胡蘿卜又叫做紅蘿卜、黃蘿卜、番蘿卜、丁香蘿卜、赤珊瑚、黃根等。
食用部分是肉質根,一般為圓錐形或橢圓形,有紅、黃、白等幾種色澤,其中以紅色、黃色居多。
它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及大量的糖類、淀粉和維生素B、C等營養物質。
胡蘿卜素經消化分解后變成加倍的維生素A,能促進身體發育、骨骼構成、脂肪分解等。
經分析,胡蘿卜根的顏色越紅,所含的胡蘿卜素越多。
胡蘿卜的別名胡蘿菔、黃蘿卜、金筍、丁香蘿卜、紅蘆菔、甘筍、黃根、卜香菜、藥蘿卜、赤珊瑚
胡蘿卜使用提示每次150~500克
胡蘿卜的產地和演化胡蘿卜原產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栽培歷史悠久,阿富汗為紫色胡蘿卜最早演化中心,栽培歷史在2000年以上。
于13世紀經伊朗傳入中國,發展成中國長根形生態型,因它的外形像蘿卜,所以人們稱它胡蘿卜。
中國南北方都有栽培,產量占根菜類第二位。
胡蘿卜對生長環境的條件要求比較苛刻,溫度過高或過低、土壤過干或過濕,都會影響胡蘿卜素的含量。
胡蘿卜的營養價值在歐美各國,胡蘿卜被視為營養豐富的上等蔬菜,是西餐中不可缺少的佳肴。
在日本,胡蘿卜被尊為“人參”,人人爭食。
胡蘿卜素在人體內能轉化為維生素A,有抗癌保健作用,所以被稱為益壽之菜。
胡蘿卜肉質根富含蔗糖、葡萄糖、淀粉、胡蘿卜素以及鉀、鈣、磷等。
每100克鮮重含1.67-12.1毫克胡蘿卜素,含量高于番茄5-7倍,食用后經腸胃消化分解成維生素A,可防止夜盲癥和呼吸道疾病。
可炒食、煮食、醬漬、腌制等。
耐貯藏。
胡蘿卜適合的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
1.更適宜癌癥、高血壓、夜盲癥、干眼癥患者、營養不良、食欲不振者、皮膚粗糙者。
胡蘿卜的食療功效胡蘿卜味甘、性平;
入肺、脾經;
具有健脾消食,潤腸通便,殺蟲,行氣化滯,明目等功效;
主治食欲不振、腹脹、腹瀉、咳喘痰多、視物不明。
胡蘿卜的食用建議1.胡蘿卜適用于炒、燒、拌等烹調方法,也可做配料。
2.烹調胡蘿卜時,不要加醋,以免胡蘿卜素損失。
另外不要過量食用。
大量攝入胡蘿卜素會令皮膚的色素產生變化,變成橙黃色。
《*辭典》:胡蘿卜出處《日用本草》拼音名HúLuóBo別名黃蘿卜(《本草求原》),胡蘆菔、紅蘆菔(《隨息居飲食譜》),丁香蘿卜(《現代實用中藥》),金筍(《廣州植物志》),紅蘿卜(《嶺南草藥志》)。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胡蘿卜的根。
冬季采挖根部,除去莖葉、須根,洗凈。
原形態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多少被刺毛。
根粗壯,肉質,紅色或黃色。
莖直立,高60~90厘米,多分枝。
葉具長柄,為2~3回羽狀復葉,裂片狹披針形或近線形;
葉柄基部擴大。
花小,白色或淡黃色,為復傘形花序,生于長枝的頂端;
總苞片葉狀,細深裂;
小傘形花序多數,球形,其外緣的花有較大而相等的花瓣。
果矩圓形,長約3毫米,多少背向壓扁,沿脊棱上有刺。
花期4月。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化學成份根含α-,β-,γ-和ε-胡蘿卜素、西紅柿烴、六氫西紅柿烴等多種類胡蘿卜素;
維生素B1(0.1毫克%)、B2(0.3毫克%)和花色素。
還含糖3~15%,脂肪油0.1~0.7%,揮發油0.014%,傘形花內酯等。
根中揮發油的含量隨生長而減少,胡蘿卜素含量則隨生長而增多。
揮發油中含α-蒎烯、莰烯、月桂烯、α-水芹烯、甜沒藥烯等。
尚含咖啡酸、綠原酸、沒食子酸、對羥基苯甲酸。
胡蘿卜經冷藏后常產生苦味成分,經分離證明是3-甲基-6-甲氧基-8-羥基-3,4-二氫異香豆精。
胡蘿卜中還含一種能降低血糖的成分,可以用石油醚從干胡蘿卜中提出。
葉含多量胡蘿卜素,可作為制取胡蘿卜素的原料。
葉中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0.01%。
地上部分尚含胡蘿卜堿和吡咯烷花含花色素、槲皮素和山奈酚。
藥理作用干胡蘿卜石油醚提取部分,分離出的無定形黃色成分,溶于杏仁油,注射于人、兔、狗均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
性味甘,平。
①《日用本草》:"味甘辛,無毒。
"②《飲膳正要》:"味甘,平,無毒。
"③《醫林纂要》:"生微辛苦,熟則純甘。
"歸經入肺、脾經。
①《本草求真》:"入肺,兼入脾。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陽明經。
"功能主治健脾,化滯。
治消化不良,久痢,咳嗽。
①《日用本草》:"寬中下氣,散胃中邪滯。
"②《綱目》:"下氣補中,利胸膈腸胃,安五臟,令人健食。
"③《醫林纂要》:"潤腎命,壯元陽,暖下部,除寒濕。
"④《嶺南采藥錄》:"凡出麻痘,始終以此煎水飲,能消熱解毒,鮮用及曬干用均可。
"⑤《現代實用中藥》:"治久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生食或搗汁。
外用:搗汁涂。
附方①治麻疹:紅蘿卜四兩,芫荽三兩,荸薺二兩。
加多量水熬成二碗,為一日服量。
②治水痘:紅蘿卜四兩,風栗三兩,芫荽三兩,荸薺二兩。
煎服。
③治百日咳:紅蘿卜四兩,紅棗十二枚連核。
以水三碗,煎成一碗,隨意分服。
連服十余次。
(選方出《嶺南草藥志》)各家論述①《本草求真》:"胡蘿卜,因味辛則散,味甘則和,質重則降。
故能寬中下氣,而使腸胃之邪,與之俱去也。
但書又言補中健食,非是中虛得此則補,中虛不食得此則健,實因邪去而中受其補益之謂耳。
"②《醫林纂要》:"胡蘿卜,甘補辛潤,故壯陽暖下,功用似蛇床子。
"摘錄《*辭典》
引用:http://big5.wiki8.com/huluobo_75058/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