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體外循環下心血管手術的麻醉】
拼音
tǐwàixúnhuánxiàxīnxuèguǎnshǒushùdemázuì
操作名稱體外循環下心血管手術的麻醉
用品及準備1.手術前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特別是循環和呼吸的代償功能,估計手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制定預防和治療方案。
2.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是否停用術前治療藥。
長時間使用利尿藥者,要注意電解質與酸堿變化,血鉀不應低于3.5mmol/L。
3.麻醉前用藥量宜小,原則上是患者的代償功能愈差,中樞抑制藥用量應愈小。
一般常用嗎啡0.1mg/kg或哌替啶1mg/kg和東莨菪堿3-6μg/kg。
麻醉方法和注意事項1.麻醉誘導和維持力求平穩,防止血壓急劇變化,對病情較重者可先行動脈直接測壓,在準確的血壓監測下給藥。
具體用藥應根據患者的情況和麻醉醫師的經驗而定。
目前以阿片類藥,如芬太尼應用較普遍,劑量為30—70μg/kg;
配合應用地西泮(安定)、氯胺酮、羥丁酸鈉和肌松藥潘庫溴銨等。
2.麻醉應維持在適當水平,要避免嗆咳和血壓增高。
手術過程中應實行控制呼吸,氣道壓力一般在1.5-2.0kPa(15-20cmH2O),吸呼比為1:1.5,呼吸頻率保持在10-16/min左右;
肺血流量增多的患者,通氣壓力可稍增大。
3.麻醉過程必須對呼吸系統(通氣量、SpO2、ETCO2;)、心血管系統(ECG、CVP和直接動脈測壓)、體溫(鼻溫、肛溫)和腎功能(尿量、尿顏色和比重)進行監測。
4.為預防在心腔內操作時患者發生嗆咳或掙扎,阻斷主動脈前可在機槽內注入肌松藥。
阻斷主動脈時,MAP不應高于12kPa(90mmHg),阻斷主動脈后停止人工通氣,維持氣道壓0.5-1.0kPa(5-10cmH2O)。
主動脈開放后,即行人工通氣。
5.待鼻溫恢復至32℃左右、心肌張力好、纖顫粗大活躍,即可用直流電除顫。
一般用10-30Ws直流電除顫。
6.體外循環過程中,麻醉者要結合體溫、MAP、CVP和尿量等調整灌注流量,并密切觀察患者面色,如有發紺多系上腔靜脈引流不暢,應通知體外循環組進行調整。
轉流時MAP不宜低于4kPa(30mmHg)。
心臟復蘇后在調整血容量的基礎上,常需使用血管收縮藥、強心藥、血管擴張藥、抗心律失常藥和堿性藥物。
7.抗凝劑肝素一般用量為3—4mg/kg,術中應監測激活血凝時間(ACT)使其維持在500s左右。
體外循環結束時可用ACT計算體內肝素剩余量,用魚精蛋白中和肝素,減少術后滲血。
8.手術結束后,應待患者的血壓、脈搏與呼吸穩定,血液酸堿和血氣情況接近正常后,方可送回術后病房。
一般不急于拔除氣管內導管,尤其是對于手術較為復雜,轉流時間長,心功能差的病人,應用呼吸器支持一段時間。
引用:http://big5.wiki8.com/tiwaixunhu ... ushudemazui_102068/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