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醫學百科●陰郄】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3-1-12 12:37
標題: 【醫學百科●陰郄】

醫學百科●陰郄

 

拼音

 

yīnxì

 

英文參考

 

yinchieh;Yinxi(HT6)

 

經穴名·陰郄

 

陰郄出《千金要方》。

 

《針灸甲乙經》名手少陰郄。

 

《外臺秘要》作少陰郄。

 

屬手少陰心經。

 

手少陰之郄穴。

 

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

 

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及尺動脈。

 

主治心痛,驚悸,盜汗,衄血,失音等。

 

直刺0.3-0.5寸。

 

艾炷灸1-3壯;

 

或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陰郄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

 

取法

 

仰掌,在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處取穴。

 

穴位解剖

 

陰郄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屈肌橈側緣。

 

血管、神經分布同靈道。

 

皮薄,由前臂內側皮神經分布。

 

在皮下筋膜內除皮神經外,尚有起于手背靜脈尺側部的貴要靜脈。

 

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在尺側腕屈肌的橈側,可達尺神經和尺動、靜脈之間。

 

特異性

 

手少陰經之郄穴。

 

功用

 

清心安神。

 

主治病癥

 

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衰弱,癲癇;

 

2.五官科系統疾病:鼻出血,急性舌骨肌麻痹;

 

3.其它:胃出血,心絞痛,肺結核,子宮內膜炎。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脹,并可循經下行至無名指和小指,或循經上行至前臂、肘窩、上臂內側,有患者針感還可傳向胸部。

 

針刺時避開尺動、靜脈。

 

灸法:艾炷灸1~3壯,艾條灸10~15分鐘。

 

配伍

 

陰郄配心俞、神道,有通陽行氣,寧心定悸的作用,主治心痛,心悸,神經衰弱。

 

陰郄配尺澤、魚際,有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主治衄血、吐血。

 

陰郄配后溪、三陰交,有清虛熱,斂陰液的作用,主治陰虛盜汗,骨蒸勞熱。

 

文獻摘要

 

《甲乙經》:驚,心痛,手陰郄主之。

 

《銅人》:治失喑不能言。

 

《大成》:主鼻衄,吐血。

 

研究進展

 

肺結核盜汗針刺用補法,有痠麻感到達掌側和指根便出針,出針后艾炷灸3~5壯。

 

針刺陰郄穴,可使部分癲癇大發作患者的腦電圖趨向規則化。

 

對膀胱功能有調整作用當針刺該穴對膀胱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可使張力低下者上升,張力緊張者松馳。

 

經穴別名·陰郄

 

見《醫學原始》。

 

即長強。

 

見該條。

 

引用:http://big5.wiki8.com/yinqie_342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