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醫學百科●陰陵泉】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3-1-12 12:35
標題: 【醫學百科●陰陵泉】

醫學百科●陰陵泉

 

拼音

 

yīnlíngquán

 

英文參考

 

Yinlingquan(SP9);Yinlingch’uan(He-Seapoint,Sp9)

 

概述

 

陰陵泉,經穴名。

 

出《靈樞·熱病》。

 

屬足太陰脾經。

 

合(水)穴。

 

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后下方凹陷處。

 

一法“取曲膝之橫紋尖頭處”(《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有脛神經,前方有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深層有脛后動、靜脈。

 

主治腹脹,水腫,黃疸,泄瀉,小便不利或失禁,遺精,月經不調,赤白帶下,膝脛酸痛等。

 

直刺1-1.5寸。

 

艾炷灸3-5壯;

 

或艾條灸5-15分鐘。

 

標準定位

 

陰陵泉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后下方凹陷處。

 

取法

 

正坐屈膝或仰臥位,在脛骨內側髁后下方約脛骨粗隆下緣平齊處取穴。

 

穴位解剖

 

陰陵泉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縫匠肌(腱)、半膜肌及半腱肌(腱)、肌。

 

前方有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深層有脛后動、靜脈。

 

分布著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有脛神經。

 

皮膚由隱神經分布。

 

皮下組織內除隱神經之外,還有與神經伴行的大隱靜脈。

 

該靜脈正行于該穴的皮下,針刺應注意避開。

 

針穿小腿深筋膜,經脛骨粗隆內側的縫匠肌、半膜肌及半腱肌等各肌附著處的肌腱,向后經脛骨內側緣進入膕肌。

 

以上諸肌由股神經、坐骨神經等支配。

 

膝下內動脈,發自膕動脈,向內下方,經脛側副韌帶和脛骨內側髁之間,參加膝關節網,并發支營養脛骨及附近肌腱。

 

特異性

 

五輸穴之合穴,五行屬水。

 

功用

 

清利溫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

 

主治病癥

 

1.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遺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腎炎,遺精,陽萎;

 

2.消化系統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腸炎,痢疾;

 

3.婦產科系統疾病:陰道炎,月經不調;

 

4.其它:失眠,膝關節炎,下肢麻痹。

 

刺灸法

 

刺法:1.直刺1.0~2.0寸,局部酸脹,針感可向下擴散;

 

2.消腫利水可用子午搗臼法。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9壯,艾條灸10~20分鐘。

 

配伍

 

陰陵泉配三陰交,有溫中運脾的作用,主治腹寒。

 

陰陵泉配水分,有利尿行消腫的作用,主治水腫。

 

陰陵泉配三陰交、日月、至陽、膽俞、陽綱,有清熱利濕的作用,主治黃疸。

 

文獻摘要

 

《千金方》:陰陵泉、關元,主寒熱不節,腎病不可俯仰,氣癃尿黃;

 

陰陵泉、陽陵泉,主失禁遺尿不自知;

 

陰陵泉、隱白,主胸中熱,暴泄。

 

《百癥賦》: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

 

《大成》:霍亂,陰陵泉、承山、解溪、太白。

 

引用:http://big5.wiki8.com/yinlingquan_3484/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