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中髎】
拼音
zhōngliáo
英文參考
Zhongliao(BL33)
概述
中髎,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屬足太陽膀胱經。
在骶部,當次髎下內方,適對第3骶后孔處。
布有第三骶神經后支和骶外側動、靜脈后支。
主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滯產,便秘,腰骶疼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等。
直刺1-1.5寸。
艾炷灸3-7壯;
或艾條灸5-15分鐘。
標準定位
中髎在骶部,當次下內方,適對第三骶后孔處。
取法
俯臥位,在第三骶后孔處取穴。
穴位解剖
中髎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骶棘肌、第三骶后孔。
有骶外側動、靜脈后支。
為第三骶神經后支通過處。
皮膚由第一、二、三骶神經后支的外側支臀中皮神經分布。
左右第三對骶后孔間距為29毫米,與第四對骶后孔縱距是12.7~13毫米,第三骶后孔,在活體,與第三骶前孔傾斜為70度。
個體也有差別。
功用
補益下焦,強腰利濕。
主治病癥
同上髎穴。
刺灸法
刺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脹,有麻電感向外陰及下肢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配伍
中髎配殷門、承山,有舒筋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腰痛,下肢癱瘓。
中髎配關元俞、三陰交,有調經清熱利濕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
中髎配合谷、足三里,有理氣和胃調腸的作用,主治腹脹,便秘。
文獻摘要
《甲乙經》:腰尻中寒。
《銅人》:小便淋澀。
《大成》:月事不調。
引用:http://big5.wiki8.com/zhongliao_525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