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靈樞》】
拼音
《língshū》
《靈樞》醫經著作。
是《黃帝內經》的一部分。
《黃帝內經》撰成之初,在戰國時代可能為《黃帝脈書》、《扁鵲脈書》等20余種單行本,西漢后期,劉向、劉歆父子校書,始由李柱國等校定為《黃帝內經》十八卷。
到東漢初班固撰《漢書》時,這些醫籍的傳本仍被完整保存,而載于《漢書·藝文志》。
東漢末張仲景撰《傷寒雜病論》、魏末皇甫謐撰《針灸甲乙經》時,《漢書·藝文志》的十八卷本《黃帝內經》傳本即已不復存在,不僅被分割為《素問》、《九卷》或《針經》兩書,而且“亦有所記亡失”。
《靈樞》,亦稱《九卷》、《針經》、《九靈》、《九墟》等。
漢魏以后,由于長期抄傳出現多種不同名稱的傳本。
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針經》傳本佚文與古本《靈樞》傳本佚文基本相同,說明為一共同的祖本。
但與南宋史崧發現的《靈樞》傳本(即現存《靈樞》傳本)則不盡相同。
史載北宋有高麗獻《針經》鏤版刊行,今無書可證。
至南宋初期。
《靈樞》和《針經》各種傳本均失傳。
紹興二十五年(1155),史崧半其家藏《靈樞》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擴展為二十四卷,附加音釋,鏤版刊行。
至此,《靈樞》傳本基本定型,取代各種傳本,而一再印行,流傳至今。
引用:http://big5.wiki8.com/.A1.B6lingshu.A1.B7_655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