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醫學百科●頭臨泣】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3-1-12 09:54
標題: 【醫學百科●頭臨泣】

醫學百科●頭臨泣

 

拼音

 

tóulínqì

 

英文參考

 

Toulinqi(GB15)

 

概述

 

頭臨泣,經穴名。

 

《針灸甲乙經》名臨泣;

 

《圣濟總錄》名目臨泣;

 

《針灸資生經》名頭臨泣。

 

屬足少陽膽經。

 

足太陽、足少陽、陽維之會。

 

在頭部,當瞳孔直上入前發際0.5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中點處。

 

布有額神經內、外側支的吻合支和額動、靜脈。

 

主治頭痛,目眩,目外眥痛,目翳,鼻塞,鼻淵,驚癇等。

 

沿皮刺0.3-0.5寸。

 

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頭臨泣在頭部,當瞳孔直上入前發際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中點處。

 

取法

 

正坐仰靠或仰臥位,在前額,陽白穴直上,入發際0.5寸處,于神庭穴與頭維穴連線的中點處取穴。

 

穴位解剖

 

頭臨泣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枕額肌、腱膜下結締組織、骨膜(額骨)。

 

分布著額神經內、外側支的吻合支和有額動、靜脈。

 

特異性

 

足太陽、少陽、陽維之交會穴。

 

功用

 

聰耳明目,安神定志。

 

主治病癥

 

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小兒高熱驚厥;

 

2.五官科系統疾病:角膜白斑,急慢性結膜炎,屈光不正;

 

3.其它:急性腦血管病。

 

刺灸法

 

刺法:平刺0.5~0.8寸,局部酸脹。

 

灸法:艾條灸5~10分鐘。

 

配伍

 

頭臨泣配百會、印堂、頭維,為近部取穴法,主治頭痛。

 

頭臨泣配攢竹、絲竹空、合谷,有清熱明目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痛。

 

頭臨泣配百會、人中、內關,有通竅醒神的作用,主治小兒驚痛。

 

文獻摘要

 

《甲乙經》:足太陽、少陽、陽維之會。

 

《銅人》:治卒中風不識人,目眩鼻塞,目生白翳,多淚。

 

《大成》:白翳,臨泣、肝俞。

 

《圖翼》:主治鼻塞,目眩生翳,眵冷淚,眼目諸疾,驚癇反視,卒暴中風不識人,脅下痛,瘧疾日酉發。

 

引用:http://big5.wiki8.com/toulinqi_7300/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