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天泡瘡】
拼音
tiānpàochuāng
天泡瘡病名。
見《外科發揮》卷六。
同名天泡瘡者有兩種不同之皮膚發泡性疾病。
其一為多發于夏秋之間,小兒易患。
多因暑濕之邪侵犯肺經不得宣泄,郁于皮膚而發泡瘡。
發病急驟。
互相傳染。
初起者為潦漿水泡,界限清晰,皮薄而光亮,泡頂白而根基膚色紅赤,破則外流滋水,癢痛并作,蔓延迅速,甚則化膿結痂,綿延不斷。
相當于膿皰瘡病。
治宜清熱解毒利濕之劑,方用內服清暑湯,或黃連解毒湯,外用多選青黛散或三石散敷貼。
其二之發則不分季節,且發病緩慢而無傳染性。
病因多由心火妄動、脾濕內蘊、外越皮膚所致。
證見皮膚發有大小不等之水泡。
所同者其泡基之皮膚赤紅與前者相似,然泡壁松薄易于因擦破而滋水,多伴有長期發熱,胸悶,食欲不振等證候。
若病時久則有潮熱骨蒸、舌紅光澤、脈細數等傷陰之表現。
治宜清熱除濕之劑,方選清脾除濕飲內服。
若傷陰證候明顯者,則宜養陰益胃之法,方用益胃湯,或清脾甘露飲。
外用可選石珍散。
引用:http://big5.wiki8.com/tianpaochuang_7494/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