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醫學百科●天灸】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3-1-12 07:52
標題: 【醫學百科●天灸】

醫學百科●天灸

 

拼音

 

tiānjiǔ

 

英文參考

 

crudeherbmoxybustion天灸灸法名。

 

出《針灸資生經》。

 

又稱自灸。

 

指藥物敷貼肌膚后,局部起泡如灸皰。

 

今稱藥物發泡灸。

 

文獻所載天灸法較多,如毛茛灸、斑蟊灸、旱蓮灸、蒜泥灸、白芥子灸等。

 

詳各該條。

 

另說將朱砂等藥物點涂于穴位亦稱天灸(《荊楚歲時記》)。

 

天灸是采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敷貼于穴位或患處,使其局部皮膚自然充血、潮紅或起泡的治療方法。

 

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膚有類似艾灸的反應,并且作用也非常相似,故名為天灸,又稱自灸、敷灸。

 

天灸既具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可通過特定藥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發揮明顯的藥理作用。

 

近年來,這種治療方法被廣泛重視,現在興起的經皮給藥也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天灸的種類很多,臨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蒜泥灸將大蒜(以紫皮蒜為優)搗爛如泥,取3~5g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時間為1~3小時,以局部皮膚發癢、變紅起泡為度。

 

如敷灸涌泉穴可治療咯血、衄血;

 

敷灸合谷穴可治扁桃體炎;

 

敷灸魚際穴可治喉痹等。

 

斑蝥灸取斑蝥適量研為細末。

 

使用時先取膠布一塊,中間剪一小孔如黃豆大,貼在施灸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護周圍皮膚,將斑蝥粉少許置于孔中,上面再貼膠布固定,以局部發癢、變紅、起泡為度,然后去除膠布與藥粉;

 

也可用適量斑蝥粉,以甘油調和外敷;

 

或將斑蝥浸于醋或95%酒精中,10天后擦涂患處。

 

適用于牛皮癬、神經性皮炎、關節疼痛、黃疸、胃痛等病癥。

 

白芥子灸將白芥子研末,醋調為糊膏狀,取5~10g敷貼穴位上,用油紙覆蓋,膠布固定;

 

或將白芥子末1g,放置于5cm直徑的圓形膠布中央,直接敷貼在穴位上,敷灸時間為2~4小時,以局部充血、潮紅或皮膚起泡為度。

 

適用于風寒濕痹痛、肺結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癥。

 

其他如甘遂粉敷貼中極治尿潴留;

 

馬錢子粉敷貼頰車、地倉穴治面神經麻痹;

 

吳茱萸粉用醋調后敷貼于涌泉穴治療高血壓、口腔潰瘍、小兒水腫等;

 

蔥白搗爛敷貼患處治急性乳腺炎;

 

五倍子、何首烏各等份研末用醋調成膏狀,每晚睡前敷于臍中,次日晨取下,治小兒遺尿癥;

 

砂仁30g,白糖50g,明礬10g,青背鯽魚1條,混合一起搗爛成膏狀分成3份,每次1份,分別敷貼于神闕、至陽穴上,蓋紗布,以膠布固定,一日換藥1次,治黃疸的陽黃,若陰黃可用胡椒(每歲1粒)、麝香1g、雄鯽魚1條,混合搗爛成膏,敷貼神闕、肝俞、脾俞穴等。

 

注意事項天灸療法雖然有較好的效果,但所用中藥有些為有毒之品,有些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故孕婦、年老體弱、皮膚過敏等患者應慎用或禁用。

 

引用:http://big5.wiki8.com/tianjiu_750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