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水分】
拼音
shuǐfèn
英文參考
shuifen(RN9)
病名·水分
水分指先身腫而后月經閉止之病。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先病水,后經水斷,名曰水分。”
亦名婦人水分。
詳婦人水分條。
又《脈經》:“婦人懷娠,三月而渴,其脈反遲者,欲為水分。”
亦指水腫病。
病證名·水分
水分指水腫證型之一。
《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一“水分候”:“水分者,言腎氣虛弱不能制水,令水氣分散,流布四肢,故云水分。
但四支皮膚虛腫,聶聶而動者,名水分也。”
經穴名·水分
出《針灸甲乙經》。
水分別名分水、中守。
屬任脈,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1寸。
布有第八、九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腹壁下動、靜脈。
主治腹痛,腸鳴泄瀉,水腫,蠱脹,以及腎炎等。
直刺0.5-1寸。
艾炷灸5-7壯;
或艾條灸10-20分鐘。
標準定位仰臥位。
水分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1寸。
取法在臍上1寸,腹中線上,仰臥取穴。
穴位解剖水分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壁外脂肪、壁腹膜。
淺層主要布有第九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淺靜脈的屬支。
深層有第九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功用通調水道、理氣止痛主治病癥腹堅腫如鼓,繞臍痛沖心,腸鳴,腸胃虛脹,反胃,泄瀉,水腫,小兒陷囟,腰脊強急,腸炎,胃炎,腸粘連,泌尿系炎癥。
刺灸法直刺0.5~1寸;
宜灸。
配伍水分配天樞、三陰交、足三里,有調和氣血,健運脾胃的作用,主治繞臍痛,腹瀉,納呆。
水分配氣海,有行氣利水的作用,主治氣滯水腫。
水分配三陰交、脾俞,有健脾利水的作用,主治脾虛水腫。
水分配陰交、足三里,有健脾和胃,活血祛瘀,益氣行水的作用,主治鼓脹。
文獻摘要《外臺》引甄權云:主水病腹腫,孕婦不可灸。
《銅人》:若水病灸之大良,或灸七壯至百壯止。
禁不可刺,針,水盡即斃。
《聚英》:當小腸下口,至是而泌別清濁,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腸,故曰水分。
引用:http://big5.wiki8.com/shuifen_804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