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醫學百科●手太陰肺經】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3-1-12 07:44
標題: 【醫學百科●手太陰肺經】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12 09:53 編輯

醫學百科●手太陰肺經

 

拼音

 

shǒutàiyīnfèijīng

 

英文參考

 

lungmeridian;lu手太陰肺經,十二經脈之一。

 

本經共有11個穴位。

 

其中9個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橈側,2個穴位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云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末穴少商。

 

本經腧穴可主治呼吸系統和本經脈所經過部位的病癥。

 

例如咳嗽,喘息,咳血,胸悶胸痛,咽喉腫痛,外感風寒及上肢內側前緣疼痛等。

 

該經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胸部滿悶,咳嗽,氣喘,鎖骨上窩痛,心胸煩滿,小便頻數,肩背,上肢前邊外側厥冷,麻木酸痛等癥。

 

手太陰肺經循行

 

《靈樞·經脈》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

 

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從腕后,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本經穴]中府(肺募),云門,天府,俠白,尺澤(合),孔最(郄),列缺(絡),經渠(經),太淵(輸、原),魚際(滎),少商(井)。

 

[交會穴]手三陰經無交于他經穴。

 

【語譯】手太陰肺經:①起始于中焦,向下聯絡大腸,回過來沿著胃上口,②穿過膈肌,屬于肺臟。

 

③從肺系──氣管、喉嚨部橫出腋下(中府、云門)④下循上臂內側,行于手少陰/手厥陰經之前(天府、俠白),⑤下過肘中(尺澤),沿前臂內側橈骨邊緣(孔最),⑥進入寸口──橈動脈搏動處(經渠、太淵),上向大魚際部,沿其邊際,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腕部支脈:⑦從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內(橈)側,出其末端,接手陽明大腸經。

 

《脈書·十一脈》[足臂本]臂泰陰脈:循筋上廉,以奏臑內,之心。

 

[陰陽本]臂鉅陰脈:在于手掌中,出臂內陰兩骨之間,上骨下廉,筋之上,出臂內陰,入心中。

 

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病候《靈樞·經脈》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喝,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

 

氣盛有余,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

 

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

 

語譯:本經異常就表現為下列病癥:肺部脹悶,膨膨氣喘,咳嗽,“缺盆”中間(喉嚨部)疼痛;

 

嚴重的則交捧著兩手,感到胸部煩悶,視覺模糊。

 

還可發生前臂部的氣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疼痛等癥。

 

本經穴主治“肺”方面所發生的病癥,如咳嗽,氣急,喘息,心煩,胸悶,上臂、前臂的內側閃邊(經脈所過處)酸痛或厥冷、或掌心發熱。

 

本經氣盛有余的實證,多見肩背酸痛,感受風寒而汗出,傷風,小便頻數,張口噓氣;

 

本經氣虛不足的虛證,多見肩背部酸痛而怕冷,氣短,呼吸急促,小便顏色異常。

 

《脈書·十一脈》[足臂本]其病:心痛,心煩而噫。

 

諸病此物者,皆是臂泰陰脈。

 

[陰陽本]是動則病:心滂滂如痛,缺盆痛,甚則交兩手而戰,此為臂蹶(厥)。

 

是臂鉅陰脈主治其所產病:胸痛,肩痛,心痛,四末痛,瘕,為五病。

 

經文互參

 

《靈樞·本神》:肺藏氣,氣舍魄,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

 

實則喘喝,胸盈仰息。

 

(按:此篇分五臟虛實證。)《靈樞·五邪》: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汗出,咳動肩背,取之膺中外俞,背三節五藏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按:此篇分論邪在五臟及其治法。)《靈樞·脹論》:肺脹者,虛滿而喘咳。

 

(按:此篇分五臟六腑脹。)《素問·刺瘧論》:肺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者,刺手太陰、陽明。

 

(按:此篇分六經五臟瘧及所取經。)《素問·刺熱》: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熱爭則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頭痛不堪,汗出而寒,……刺手太陰、陽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按:此篇分五臟熱及表里經取穴。)《素問·風論》: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然白,時咳,……短氣,……暮則甚。

 

按:歹厥逆,虛滿而咳,善嘔沫,治主病者。

 

(按:此篇分十二經厥和厥逆。)《靈樞·經脈》: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

 

太陰者,行氣溫于皮毛者也。

 

故氣不榮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皮節,津液去皮節者則爪枯毛折,毛折者則毛先死。

 

(按:此篇分陰陽經氣而死。

 

主治對比本經病候與腧穴主治的關系,據《甲乙經》記載列表如下:注:括號內字,主治癥中或無。

 

本經病候(是動、所生病)與《甲乙經》轉載的《明堂孔穴》主治相比較,能找到對應關系,只是在文字上稍有出入。

 

“肺脹”見于中府、少商;

 

“膨膨”原形容喘咳,在尺澤下說“心膨膨痛”(《千金》作“心痛膨膨然”),則用以形容心痛;

 

經渠下說“胸中膨膨然”,少商下又說“飲食不下膨膨然”,則形容胸膈、食道不利的癥狀。

 

“缺盆痛”見于云門、太淵;

 

“咳”“喘”在主治癥中最為多見,是本經腧穴主治的重點。

 

俠白、尺澤下有“煩滿”,當與“煩心”“胸滿”相似。

 

原文“氣盛有余則肩背痛風……,氣虛則肩背痛寒……”,在列缺等穴中也有類似記載。

 

“汗出”指外感熱證,見于中府、列缺、少商;

 

“少氣……”見于尺澤、太淵、列缺,指喘息氣短證。

 

本經各穴證治以肺為主,外應胸背,與經文相合。

 

引用:http://big5.wiki8.com/shoutaiyinfeijing_829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