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手三里】
拼音
shǒusānlǐ
英文參考
shousanli(LI10)
概述
手三里,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亦稱三里。
屬手陽明大腸經。
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
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橈神經深支,橈側返動、靜脈的分支。
主治肘臂酸痛,上肢不遂,齒痛,頰腫,瘰疬,腹痛,吐瀉,腰背痛,及消化性潰瘍等。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壯;
或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
取法
側腕屈肘,在陽溪與曲池的連線上,曲池下2寸處取穴。
穴位解剖
手三里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前臂筋膜、橈側腕長、短伸肌、旋后肌。
有橈側返動、靜脈的分支。
神經分布同溫溜(分布著前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深支。
)。
皮膚由前臂外側皮神經分布。
針由皮膚經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入橈側腕長、短伸肌,在橈神經深支的外側,針可深低旋后肌。
以上諸肌均由橈神經深支支配。
功用
通經活絡,清熱明目,調理腸胃。
主治病癥
1.運動系統疾病: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2.消化系統疾病;
潰瘍病,腸炎,消化不良,3.五官科系統疾病:牙痛,口腔炎;
4.其它:頸淋巴結核,面神經麻痹,感冒,乳腺炎。
5.彈撥手三里對消除針刺不當引起的不適感有效。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沉重,針感可向手背部擴散。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灸10~20分鐘。
配伍
手三里配溫溜、曲池、中渚、豐隆,有利咽喉,清邪熱作用,主治喉痹不能言。
手三里配肩髃、合谷,有調理腸腑作用,主治腹脹,吐瀉。
手三里配腎俞、委中,有通經活絡作用,主治急性腰扭傷。
文獻摘要
《甲乙經》:腸痛時寒,腰痛不得臥,手三里主之。
《銅人》:治手臂不仁,肘攣不伸,瘰疬。
《雜病穴法歌》:手三里,治舌風舞。
研究進展:以手三里為主配局部穴,行穴位注射治療肩周炎有良效。
觀察到多數肩周炎患者患側手三里穴處有明顯壓痛,當指壓或針刺此處壓痛點后,肩痛明顯減輕。
引用:http://big5.wiki8.com/shousanli_833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