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十三科】
拼音
shísānkē
概述十三科中國古代醫學分科的合稱。
元代及明代的大部分時期太醫院都將醫學分為十三科。
元代十三科為:大方脈、雜醫、小方脈、風、產、眼、口齒、咽喉、正骨、金瘡腫、針灸、祝由、禁。
并規定:諸醫人于十三科內,不能精通一科者不得行醫。”
明代醫學十三科為:大方脈、小方脈、婦人、瘡瘍、針灸、眼科、口齒、咽喉、接骨、傷寒、金鏃、按摩、祝由。
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十三科又改作十一科。
最早將醫學分為十三科可追溯至北宋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
此時的十三科為:大方脈、風科、小方脈、針、灸、口齒、咽喉、眼、耳、瘡腫、傷折、金瘡、書禁。
元豐改制后又在嘉祐九科之基礎上進行調整仍為九科。
因此北宋時醫學劃分為十三科為時甚暫。
引用:http://big5.wiki8.com/shisanke_8578/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