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神闕】
拼音
shénquè
英文參考
shenque(RN8)
神闕為臍的別名
詳臍條。
經穴名·神闕
見《外臺秘要》。
神闕位于臍正中。
《證治準繩》:“按臍為神闕穴,禁針之所。”
標準定位仰臥位。
神闕在腹中部,臍中央。
取法仰臥,于臍窩中點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結締組織、壁腹膜。
淺層主要有第十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臍周靜脈網。
深層有第十一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功用溫陽救逆、利水固脫主治病癥泄痢,繞臍腹痛,脫肛,五淋,婦人血冷不受胎,中風脫證,尸厥,角弓反張,風癇,水腫鼓脹,腸炎,痢疾,產后尿潴留。
刺灸法禁刺;
宜灸。
配伍神闕配關元,有溫補腎陽的作用,主治久泄不止,腸鳴腹痛。
神闕配百會、膀胱俞,有升陽舉陷,回陽固脫的作用,主治脫肛。
神闕配石門,有溫陽利水,通經行氣的作用,主治大腹水腫,小便不利。
文獻摘要《甲乙經》: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惡瘍遺矢者,死不治。
《圖翼》:故神闕之灸,須填細鹽,然后灸之以多為良,若灸之三五百壯。
不惟愈疾,亦且延年,若灸少,則時或暫愈,后恐復發,必難救矣。
但夏月人神在臍,乃不宜灸。
《萬病回春》:治陰證冷極,熱藥救不回者,手足冰冷,腎囊縮入,牙關緊急,死在須臾,用大艾炷灸臍中,預將蒜搗汁擦臍上,后放艾多灸之。
《神灸經綸》:凡卒中風者,此穴最佳。
羅天益云:中風服藥,只可扶持,要收全功,灸火為良。
蓋不惟追散風邪,宣通血脈,其於回陽益氣之功,真有莫能盡述者。
研究進展五更瀉用中藥外敷神闕穴,取肉桂、雞內金各3g,硫磺、枯礬、五倍子各6g,白胡椒1.5g,新鮮蔥頭3~5節,搗爛,加醋共調成糊狀,平攤于神闕,用紗布覆蓋,每次敷2小時,每日1次。
慢性腹瀉隔藥餅灸,取丁香、肉桂、甘松、山柰各等分,加入適量面粉,用溫水合成藥餅(用針將藥餅刺數孔),藥餅置神闕上,再將雞蛋大小艾絨置藥餅上,灸3~5壯,次日按原裝,并加灸中脘穴即可。
產后尿潴留將鹽炒黃填入神闕穴,再將蔥壓成0.3cm餅狀置鹽上,將艾炷置餅上,灸1~4壯。
皮膚瘙癢隔藥灸神闕,取紅花、桃仁、杏仁、生梔子各等量研細填神闕,每日1次,即可取得較好療效。
蕁麻疹用閃罐法,每日1次,可連續治療3次。
艾灸實驗性關節炎大白鼠的神闕穴,發現其炎癥區壞死程度及細胞浸潤明顯減輕。
隔鹽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闕穴,其自然殺傷細胞活性,在24小時之內迅速升高,72小時和120小時復原,若間日連續灸,則活性升高可維持更長時間。
引用:http://big5.wiki8.com/shenjue_9000/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