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大巨】
拼音
dàjù
英文參考
daju(ST27)
概述
大巨,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別名腋門。
屬足陽明胃經。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2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一說“去腹中行當各三寸”(《針灸資生經》)。
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及第十一肋間動、靜脈分支,外側為腹壁下動、靜脈。
主治腹痛,腹瀉,小腹脹滿,小便不利,疝氣,遺精,陽萎,早泄等。
直刺1-1.5寸。
艾炷灸3-7壯;
或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大巨在下腹部,當臍中下2寸,距前正中線2寸。
取法
仰臥位,在天樞下2寸,石門穴(任脈)旁開2寸處取穴。
穴位解剖
大巨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層、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層、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腹膜壁層)。
有第十一肋間動、靜脈分支,外側為腹壁下動、靜脈。
分布著第十一肋間神經。
皮膚由第10、11、12肋間神經的前皮支分布。
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可分為前層和后層。
前層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內斜肌前葉形成,后層由腹內斜肌后葉和腹橫肌腱組成。
在臍下4.5厘米處,后層的鞘轉移至前層,以加強鞘的前壁,而該處以下的腹直肌鞘后層缺少,由于腱膜的中斷,下緣形成一弓狀游離緣,稱半環線。
半環線以下的腹直肌后面,僅為增厚的腹橫筋膜(腹內筋膜的一部分)。
穴位下相對應的器官是大網膜、小腸。
功用
調腸胃,固腎氣。
主治病癥
腹部手術針麻常用穴之一。
1.消化系統疾病:闌尾炎,腸炎,腸梗阻,便秘,腹痛;
2.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尿潴留,膀胱炎,尿道炎,睪丸炎,遺精,陽萎,疝氣;
3.其它:失眠。
刺灸法
刺法:直刺1.0~1.5寸,局部酸脹,針感向下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文獻摘要
《甲乙經》:偏枯,四肢不用,善驚。
《圖翼》:煩渴,驚悸不眠。
研究進展
大巨穴向下透刺加626電針麻儀,對1549例腹式輸卵管結扎術的鎮痛優良率為98.4%。
優點是手術時具有剖腹層次清楚,牽拉反應輕,術中嘔吐少,術后恢復快。
引用:http://big5.wiki8.com/daju_1709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