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大都】
拼音
dàdōu
英文參考
Dadu(SP2)
經穴名·大都
出《靈樞·本輸》。
屬足太陰脾經。
滎(火)穴。
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一說“本節之后下陷者之中”(《靈樞·本輸》)。
布有足底內側神經的趾底固有神經,及足底內側動、靜脈的分支。
主治胃痛,腹脹,嘔吐,泄瀉,便秘,熱病無汗,手足逆冷等。
直刺0.3-0.5寸。
艾炷灸3-5壯;
或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大都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取法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踇)趾內側,第一跖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處取穴。
穴位解剖大都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趾跖側筋膜、趾纖維鞘、(踇)長屈肌腱。
有足底內側動、靜脈的分支。
分布著足底內側神經的趾底固有神經。
皮膚由腓淺神經足背內側皮神經的內側支分布。
針由皮膚、皮下組織經趾跖側筋膜形成的趾纖維鞘的環部,進入該鞘內,并可刺及鞘內的,由脛神經支配的(踇)長屈肌腱,或從肌腱的上方或下方經過。
第1跖骨背動脈由足背動脈發出,在第1、2跖骨小頭處分為二支,其中一支分布到趾背面的內側緣。
特異性五輸穴之滎穴,五行屬火。
功用泄熱止痛,健脾和中。
主治病癥1.消化系統疾病:胃炎,胃痙攣,腹脹腹痛,急慢性腸炎;
2.呼吸系統疾病:腦血管病后遺癥,小兒抽搐,足趾痛。
刺灸法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脹。
灸法:艾炷灸1~3壯,艾條灸5~10分鐘。
孕婦及產后百日內禁灸。
配伍大都配商丘、陰陵泉,有健脾利濕的作用,主治脾虛腹瀉。
大都配經渠,有解熱發汗的作用,主治熱病汗不出。
文獻摘要《甲乙經》:熱病汗不出且厥,手足清,暴瀉,心痛腹脹,心尤痛甚,此胃心痛也;
風逆暴,四肢腫,濕則唏然寒,饑則煩心,飽則眩;
大都主之;
瘧不知所苦,大都主之。
《肘后方》:卒霍亂,下利不止。
《千金方》:后閉不通;
目眩;
目系急,目上插。
經外穴名·大都
八邪之一。
《奇效良方》:“大都二穴,在手大指次指虎口赤白肉際,握拳取之。
可灸七壯,針入一分。
治頭風牙痛。”
參見八邪條。
引用:http://big5.wiki8.com/dadu_1713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