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麥粒腫】
拼音
màilìzhǒng
英文參考
hordeolum;sty
西醫治麥粒腫
瞼腺位于瞼組織的深層,而開口于瞼緣。
細菌通過瞼緣的出口處侵入腺體,沿著管道上行而發生炎癥。
通常稱為麥粒腫。
中醫稱麥粒腫為土疳,俗稱針眼。
因過食厚味,脾胃積熱并外感風邪所致。
臨床表現麥粒腫(hordeolum)分為內外兩型。
1.外麥粒腫(hordeolumexternum)為Zeis腺(蔡司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癥。
初起瞼緣部呈局限性充血腫脹,約2~3日后形成硬結,脹疼和壓痛明顯,以后硬結逐漸軟化,在睫毛根部形成黃色膿泡,穿破排膿迅速痊愈。
如果致病菌毒性強烈,尚可引起眼瞼及附近結膜發生水腫。
耳前淋巴結腫大壓痛,尤以外眥部者更易,重癥病例可有畏寒、發燒等全身癥狀。
2.內麥粒種(hordeoluminterunm)為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癥。
其臨床癥狀不如外麥粒腫來得猛烈,因為處于發炎狀態的瞼板腺被牢固的瞼板組織所包圍。
在充血的瞼結膜表面常隱約露出黃色膿塊,可能自行穿破排膿于結膜囊內。
瞼板腺開口處可有輕度隆起,充血,亦可沿瞼腺管通排出膿液,少數亦有從皮膚而穿破排膿,如果瞼板未能穿破,同時致病的毒性又強烈,則炎癥擴大,侵犯整個瞼板組織,形成眼瞼膿腫。
診斷1.眼瞼皮膚局限性紅、腫、熱、痛,鄰近球結膜水腫。
2.3~5天后形成膿胩,出現黃色膿頭。
外麥粒腫發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表現在皮膚面;
內麥粒腫發生在瞼板腺,表現在結膜面。
破潰排膿后疼痛緩解,紅腫消退。
3.重者伴有耳前、頜下淋巴結大及壓痛,全身畏寒,發熱等。
治療措施1.早期濕熱敷或旋磁理療,促進浸潤吸收或硬結迅速化膿。
2.手術切開:當膿點形成后可切開排膿。
但要注意外麥粒腫的切口應與瞼緣平行,內麥粒腫的切口慶與瞼緣垂直。
切忌不適當的擠壓,以防炎癥向眶內、顱內擴散,引起眶蜂窩織炎、海綿竇靜脈炎、腦膜炎、及膿腫等而危及生命。
3.對頑固的經常發作的病例,可用自體免疫療法。
伴全身發燒,耳前、頜下淋巴結腫大者可給抗生素及磺胺類的藥物的應用。
中醫治麥粒腫
麥粒腫是常見的眼瞼腺組織急性化膿性炎癥,又稱瞼腺炎。
因發病所在部位不同,有內外麥粒腫之分。
凡睫毛所屬皮脂腺的化膿性炎癥稱外麥粒腫,而瞼板腺的化膿性炎癥為內麥粒腫,是青少年的多發病。
針灸治療炎癥初起可促使吸收、消腫、止痛,但切忌擠壓。
如已成膿可轉眼科進行處理。
麥粒腫的病因病機麥粒腫多因風邪外襲,客于胞瞼化熱,風熱煎灼津液變成瘡癤,或因多食辛辣物以致脾胃蘊積濕熱,遂使氣血凝滯,停聚于胞瞼皮膚經絡之間而成。
反復發作多因余邪未消,熱毒蘊伏,或體質虛弱,屈光不正。
現代醫學認為多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而成。
麥粒腫的辨證分型外感風熱:病初起,局部微有紅腫癢痛,伴有頭痛,發熱,全身不適等癥,苔薄白,脈浮數。
脾胃濕熱:眼瞼局部紅腫,灼熱疼痛,伴有口于、口臭、便秘溲赤,苔薄黃,脈數。
麥粒腫的治療刺灸法治則疏風,清熱,利濕處方外感風熱——睛明攢竹行間太陽;
脾胃濕熱——合谷承泣四白陰陵泉。
方義取睛明、攢竹、肝經滎穴行間和經外奇穴太陽以疏風清熱,合谷、承泣、四白乃手足陽明經穴,有疏導患部郁熱的作用;
陰陵泉清脾胃濕熱,諸穴共奏疏風清熱,利濕解毒之功。
隨證配穴惡寒發熱—外關,頭痛—風池。
操作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太陽點刺出血。
耳針法選穴眼肝脾腎上腺耳尖方法耳尖點刺出血,余穴每日針1次,每次留針30min,反復運針25次,5次為一療程,反復發作者改用王不留行籽貼壓,每3~5日更換1次。
挑治法選穴肩胛間第1~5胸椎旁淡紅色皮疹方法挑斷疹下白色纖維組織,并捏擠點狀出血,每次挑2~3根,每日1次。
引用:http://big5.wiki8.com/mailizhong_20630/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