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醫學百科●副交感神經功能不足】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3-1-11 08:39
標題: 【醫學百科●副交感神經功能不足】

醫學百科●副交感神經功能不足

 

拼音

 

fùjiāogǎnshénjīnggōngnéngbúzú

 

概述

 

副交感神經功能不足是由各種原因所致副交感神經興奮性減低而表現出的臨床綜合病征,主要表現為麻痹性瞳孔散大、排尿障礙和陽萎。

 

病因病理病機

 

1.麻痹性瞳孔散大的原因:(1)眼窩病變:血栓性靜脈炎,骨膜炎、外傷骨折等。

 

(2)顱底病變:腦膜炎,特別是梅毒性腦膜炎,骨折、動脈瘤、轉移癌。

 

(3)大腦病變伴中腦部損害:腫瘤、腦出血、腦血栓常伴有大腦腳的病變。

 

(4)動眼神經核病變:多數性硬化、流行性腦炎等。

 

上述病變使E—M氏核或動眼神經纖維睫狀神經節受損,動眼神經的副交感纖維興奮性減弱或消失,乙酰膽硂釋放減少或不釋放,使瞳孔擴約肌麻痹,瞳孔擴大。

 

2.排尿障礙原因:(1)脊髓排尿反射弧病變:脊膜脊髓膨出外傷,圓錐馬尾腫瘤,蛛網膜炎,脊髓癆。

 

上述病變使反射弧受損,反射中斷,引起無張力型膀胱。

 

(2)脊髓病變:急性脊髓炎、外傷、脊髓蛛網膜炎,多發性硬化等。

 

上述病變時上位神經元的抑制解除,由于S2-4未受損,反射性排尿尚存。

 

(3)腦部病變:多發性硬化、腦炎、巴金森氏病、額葉病變、腦外傷、腦動脈硬化等。

 

上述病變損害了排尿中樞上運動神經元或其下行纖維,受損不完全,對膀胱的反射抑制作用減弱,出現無抑制性神經原性膀胱。

 

3.性功能減低或消失病因:(1)骶髓病變:腫瘤、脊髓癆。

 

(2)副交感勃起神經損害:脊髓癆、糖尿病性神經炎等。

 

上述病變破壞了下位反射徑路引起陽萎。

 

臨床表現

 

1.麻痹性瞳孔散大,對光反射和調節反射作用,用2.5%乙酰甲膽堿點眼可使瞳孔縮小。

 

同時伴動眼神經麻痹癥狀:上臉下垂、外斜視、復視、眼球不能向內、向上運動。

 

2.排尿障礙:排尿困難如排尿延遲或斷續性排尿障礙;

 

尿頻;

 

緊迫性排尿如尿急或不自主排尿;

 

尿溜留;

 

尿失禁;

 

自動性排尿等。

 

病損部位不同,排尿障礙表現不一樣。

 

3.性功能減弱或消失主要表現為陽萎。

 

鑒別診斷

 

一、麻痹性瞳孔散大(一)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見本章第二節)。

 

(二)眶上裂綜合征(superiororbitalfissuresyndrome)和眶尖綜合征(orbitalapexsyndrome)為副鼻竇炎蔓延引起眶上裂或視神經孔處骨膜造成。

 

眶上裂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及三叉神經眼支的功能障礙,但沒有局部炎癥的表現,若兼有視力障礙者為眶尖綜合征。

 

(三)腦膜炎(meningitis)可見動眼、滑車、外展神經麻痹癥狀,同時有發熱、頭痛、嘔吐、頸強直、腦膜刺激征及腦脊液改變。

 

梅毒性者可見阿羅氏瞳孔(暗孔縮小、對光反應消失、調節反射存在)。

 

(四)顱底骨折有明確外傷史,鼻腔或外耳道有血性腦脊液流出,有眼瞼青紫、眼球突出。

 

眶上裂和視神經孔處骨折可引起視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和外神經、三叉神經眼支麻痹表現。

 

X線片及顱腦CT可明確診斷。

 

(五)顱底動脈瘤多見于腦底動脈環瘤、頸內動脈瘤、大腦后動脈瘤、小腦上動脈瘤、后交通動脈瘤均可導致動眼神經麻痹。

 

主要表現為眼肌癱瘓、瞳孔擴大、固定,患側眼痛和頭痛,上瞼下垂。

 

顱腦CT增強掃描、MRI、DSA或腦血管造影可確診。

 

(六)腦腫瘤(braintumur)原發性中腦腫瘤損害動眼神經核引起動眼神經麻痹;

 

大腦半球腫瘤致天幕裂孔疝引起同側動眼神經麻痹和對側偏癱;

 

蝶骨嵴內側腦膜瘤涉及眶上裂,鞍旁腫瘤壓迫海綿竇,斜坡上的脊索瘤、松果體瘤、垂體瘤、顱咽管瘤均可壓迫動眼、滑車、外展和三叉神經而發生麻痹,同時有顱內壓增高的表現和局灶癥狀。

 

顱腦CT及MRI可明確診斷。

 

(七)腦出血和腦血栓形成(cerebralhuemorrhageandcerbracehrombosis)中年以后發病,起病急,腦水腫嚴重時致天幕疝壓迫動眼神經使之麻痹,中腦出血動眼神經核受損,表現為昏迷、嘔吐、肢體癱瘓、感覺障礙、病理征等。

 

顱腦CT或MRI可明確診斷。

 

(八)流行性腦炎(epidemicencephalitis)起病急,多見于青少年,有發熱、頭痛、嘔吐、嗜睡、昏厥、抽搐、腦膜刺激征及病理征,損害中腦動眼神經核時出現動眼神經麻痹癥狀。

 

(九)多發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多發生于20~40歲之間,女性多,病灶多發,病程常有緩解和復發,亞急性起病多,病損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不一。

 

①精神障礙;

 

②顱神經功能障礙;

 

③感覺障礙;

 

④運動障礙;

 

⑤言語障礙;

 

⑥少數病人有尿頻、尿急、后期尿潴留、尿失禁,部分有陽萎、性欲減退。

 

顱腦或脊髓CT、MRI、脊髓造影有助于鑒別。

 

二、排尿及性功能障礙(一)脊膜脊髓膨出(meningomyelocele)腰底部可見膨出物,基底寬廣,一側或雙側下肢完全或不完全弛緩性癱或感覺缺失,肛門反射消失,括約肌松弛,大小便失禁,有的并發腦積水或畸形足。

 

(二)脊髓外傷有明確外傷史,早期出現脊髓休克。

 

受損平面以下感覺、運動障礙及排尿障礙、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脊柱X線片有助于診斷。

 

(三)脊髓腫瘤(spinaltumor)馬尾部腫瘤起病緩慢,進行性發展,有雙側坐骨神經痛,會陰部馬鞍狀感覺消失及兩下肢無力,括約肌障礙,常有尿潴留,麻痹性膀胱及陽萎。

 

骶髓以上腫瘤有脊髓壓迫征及反射性神經原性膀胱,多不影響性功能。

 

腦脊液呈淡黃色,蛋白增多,奎克氏試驗(一),脊髓CT、MRI、造影可明確診斷。

 

(四)脊髓蛛網膜炎(spinalarachnoiditis)病程長,進展緩慢,囊腫型有緩解期。

 

癥狀為散在性或階段性感覺障礙,范圍較廣,水平不固定,運動障礙較明顯,常伴肌萎縮。

 

馬尾部病變表現為進行性坐骨神經痛,明顯下肢萎縮,肌無力,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及感覺缺失,括約肌功能障礙。

 

腦脊液蛋白增高,白細胞增多,奎克氏試驗(一),脊髓造影可明確診斷。

 

(五)急性脊髓炎(acutemyelitis)起病急,常伴全身不適,發熱、肌肉酸痛、脊髓損害癥狀驟然出現,數小時至數天內達高峰,受累平面較清楚,肢體呈弛緩性癱,合并有感覺和括約肌障礙。

 

腦脊液白細胞增多,以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為主,蛋白輕度增高。

 

(六)脊髓癆(tabesdorsalis)有梅毒感染史,閃電樣疼痛,軀體束帶感,深感覺障礙,阿—羅氏瞳孔,括約肌功能障礙。

 

S2-4節段后根損害影響膀胱感覺,引起尿潴留或充盈性尿失禁。

 

可有陽萎及感覺性共濟失調,腦脊液FTA—Abs陽性。

 

引用:http://big5.wiki8.com/fujiaoganshenjinggongnengbuzu_2072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