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產后抑郁癥】
拼音
chǎnhòuyìyùzhèng
英文參考
postpartumdepression
疾病別名產褥期抑郁癥,產后精神抑郁
疾病代碼ICD:O99.3
疾病分類婦產科
疾病概述產褥期抑郁癥(postparturmdepression,PPD)是指產婦在分娩后出現抑郁、悲傷、沮喪、哭泣、易激怒、煩躁、甚至有自殺或殺嬰傾向等一系列癥狀為特征的心理障礙,是產褥期精神綜合征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
主要表現是抑郁,多于產后2周發病,于產后4~6周癥狀明顯。
疾病描述產褥期抑郁癥(postparturmdepression,PPD)是指產婦在分娩后出現抑郁、悲傷、沮喪、哭泣、易激怒、煩躁、甚至有自殺或殺嬰傾向等一系列癥狀為特征的心理障礙,是產褥期精神綜合征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
通常在產后2周出現,其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心理、分娩及社會因素有關。
癥狀體征其主要表現是抑郁,多于產后2周發病,于產后4~6周癥狀明顯。
疾病病因引起產后抑郁癥的病因比較復雜,一般認為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產后神經內分泌的變化和社會心理因素與本病發生有關。
1.生物學方面妊娠后期體內雌激素、黃體酮顯著增高,皮質類固醇、甲狀腺素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分娩后這些激素突然迅速撤退,黃體酮和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腦內和內分泌組織的兒茶酚胺減少,從而影響高級腦活動。
2.社會因素家庭經濟狀況、夫妻感情不合、住房困難、嬰兒性別及健康狀況等都是重要的誘發因素。
3.產婦心理因素對母親角色不適應、性格內向、保守固執的產婦好發此病。
產后憂郁癥與產后抑郁癥的關系還不明確,患有產后憂郁癥者不一定發展成產后抑郁癥,但患有產后憂郁癥者發生產后抑郁癥的可能性增加,也有可能一部分產后抑郁癥是產后憂郁癥的較重類型,或是產后憂郁癥發展的結果。
病理生理過去的研究認為激素,特別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失衡可能是PPD的病因,但其確切的機制尚未闡明。
目前認為PPD的高危因素包括抑郁癥病史(特別是產后抑郁)、個性脆弱、缺乏社會支持、不良婚姻關系、家庭糾紛、意外生活事件、圍生期母嬰合并癥和貧窮等。
妊娠期存在有抑郁癥候者發生PPD的可能性很高。
診斷檢查診斷:產后婦女心理比較脆弱,其特殊的心態是暫時的,隨時變化的,可表現產后抑郁狀態,嚴重的可以做出極端行為即自殺,甚至擴大自殺(與子女、伴侶一起自殺)。
所以正確診斷非常重要。
1.好發因素(1)<20歲。
(2)未婚。
(3)不熟知醫學知識。
(4)來自有多個兄弟姊妹的家庭。
(5)兒童或少年期與父母雙方或一方分離。
(6)兒童期很少受到父母支持與關愛。
(7)成年期很少得到父母支持。
(8)與丈夫或男友的關系差。
(9)在住房或收入方面有經濟困難。
(10)對受教育的程度不滿。
(11)過去或現在有情感問題。
(12)自信心不足。
2.病史應注意病人的年齡、孕、產次,分娩史、有無經前期緊張癥,產后抑郁癥史,家族史,孕產期合并癥或并發癥,孕產期情緒緊張等影響正常精神狀態的因素以及本次是否是首次發病、發病時間等病史。
再次妊娠復發產后抑郁風險很高(50%~100%),非妊娠期有抑郁史的患者發生產后抑郁的危險是20%~30%,因此在詢問產前病史時詢問心理疾病史是很重要的。
3.臨床表現常在產后第3天后開始出現失眠、焦慮、煩躁、傷心流淚、處理事情的能力低。
精神壓抑、無助感、沮喪。
悲觀失望,對生活失去信心,害羞,孤獨,對身邊的人充滿敵意和戒心,與丈夫和家人的關系協調方面出現障礙。
常伴有頭痛、食欲不振,呼吸加快等。
4.體格檢查根據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無特異性陽性發現。
5.心理測試對產后抑郁的篩查并無特定的問卷,但是在產科工作中常用于產后抑郁輔助診斷有如下幾種量表:(1)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dingburghpostnataldepressionscale,EPDS)見。
(2)抑郁自評量表。
(3)漢姆頓抑郁量表(HamiltonsRatingScaleforDepression,HRSD)。
(4)90項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等心理量表,有助于本病的診斷。
鑒別診斷主要與產褥期精神病相鑒別。
產褥期精神病是與產褥期有關重要的精神和行為障礙,絕大多數發生在分娩后頭2周,但是在產后6周內任何程度的精神病均可能發生。
其臨床特征為精神錯亂、急性幻覺和妄想、抑郁和狂躁交叉的多形性病程及癥狀易變性。
產褥期精神病以分娩后7天內并發者最多,主要發生于高齡初產婦、多子女、低社會經濟階層婦女。
對具有上訴病因、誘因和癥狀的患者,應請精神科醫師會診協助診治,還應做全身檢查及實驗室檢查,排除和嚴重軀體及腦部疾病有關的精神障礙。
明尼蘇達多項個性調查表、90項癥狀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等量表可協助了解患者的情緒狀態。
治療方案通常需要治療,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圖2)。
預后及預防預后:一般而言,PPD的治療效果均相當好。
80%以上的PPD患者在適當的藥物和心理治療后癥狀得以緩解或消失。
然而,再次妊娠時PPD的復發率可達50%。
所以患PPD的婦女再次妊娠及分娩后均須嚴密監測。
預防:由于所有初級PPD的預防措施并不成功,PPD的預防仍依靠二級預防,得以及早發現和盡早治療。
常規進行自我問卷調查,如利用Edinburgh產后抑郁評分系統(EPDS)進行自我評測,對于發現和診斷PPD很有幫助。
EPDS已翻譯成中文并發行,且在研究和臨床方面行之有效。
按照各個產婦心理因素或針對其危險因素進行心理干預,將有助于減少PPD的發生。
1.加強孕期保健,重視孕婦心理衛生的咨詢與指導、對不良個性、既往有PPD史或家族史、篩查出有精神癥狀的高危孕婦進行監測和必要的干預。
重視辦好孕婦學校,鼓勵孕婦及其丈夫一起來上課,學習認識妊娠和分娩的相關知識,了解分娩過程及分娩時的放松技術與助產人員的配合,消除其緊張、恐懼的消極情緒。
2.改善分娩環境,建立家庭化分娩室,以替代以往封閉式的產房,提高產婦對分娩自然過程的感悟。
開展導樂式分娩,臨產后有丈夫或其他親人陪伴,可減少其并發癥及心理異常的發生。
3.重視產褥期保健,尤其要重視產婦心理保健。
對分娩時間長、難產或有不良妊娠結局的產婦,應給予重點心理護理,注意保護性醫療,避免精神刺激。
實行母嬰同室、鼓勵指導母乳喂養,并做好新生兒的保健指導工作,減輕產婦的體力和心理負擔,輔導產婦家屬共同做好產褥期產婦及新生兒的保健工作。
對以往有精神抑郁史、或出現有情緒憂郁的產婦要足夠的重視,及時發現識別,并給予適當的處理,防止產后憂郁癥的發生。
4.圍生期的保健工作應注意主動醫療服務,掌握孕產婦心理學特點和心理咨詢技巧,提高服務技能和質量。
要重視社區圍生期孕產婦心理保健工作。
流行病學產后抑郁的發生率國內外報道不一,為6%~54.5%相差懸殊,且有逐年增高的趨勢。
其差異因各國的文化背景、生活狀態、衛生條件及診斷標準不同所致。
1968年Pitt首次報道了產后精神抑郁的發生率,他發現妊娠28周~產后6周的患者中11%產后抑郁。
20世紀80年代以后,產后抑郁癥受到了國際上的普遍的關注,為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然而由于研究設計、測量工具、樣本大小、抑郁診斷標準以及研究時間不同,即缺乏概念上和方法上的嚴密性,從而造成報道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有很大的差異。
特別提示加強孕期保健,重視孕婦心理衛生的咨詢與指導、對不良個性、既往有PPD史或家族史、篩查出有精神癥狀的高危孕婦進行監測和必要的干預。
重視辦好孕婦學校,鼓勵孕婦及其丈夫一起來上課,學習認識妊娠和分娩的相關知識,了解分娩過程及分娩時的放松技術與助產人員的配合,消除其緊張、恐懼的消極情緒。
改善分娩環境,建立家庭化分娩室,以替代以往封閉式的產房,提高產婦對分娩自然過程的感悟。
開展導樂式分娩,臨產后有丈夫或其他親人陪伴,可減少其并發癥及心理異常的發生。
重視產褥期保健,尤其要重視產婦心理保健。
對分娩時間長、難產或有不良妊娠結局的產婦,應給予重點心理護理,注意保護性醫療,避免精神刺激。
引用:http://big5.wiki8.com/chanhouyiyuzheng_3930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