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貝赫切特病】
拼音
bèihèqiētèbìng
英文參考
Behcetdisease
疾病別名貝赫切特綜合征,白賽綜合征,眼-口-生殖器綜合征,眼-口-生殖器叁聯綜合征,非性病性女陰潰瘍復發性等膜炎,色素膜炎,前房積膿及口腔與陰部潰瘍,僅多性前房積膿性虹膜睫狀體炎,Behcet病,Behcet叁聯征,Touraine口瘡病,Gilbert綜合征,Halush-Behcet綜合征,Adamentiades-Behcet綜合征,白塞病,貝切特病,Behcetdisease
疾病代碼ICD:N90.8
疾病分類婦產科
疾病概述貝赫切特病于1937年土耳其眼科醫師Behcet首先報道的一組以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和眼色素膜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復發性疾病,有時增劇及緩解。
女性多見,男女比為3∶4,發病年齡為16~40歲(中青年多見)。
疾病描述貝赫切特病于1937年土耳其眼科醫師Behcet首先報道的一組以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和眼色素膜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復發性疾病,有時增劇及緩解。
隨后世界各地均有報道。
早期文獻均局限在眼、口及生殖器方面,現已知本病是侵犯多器官的全身性疾患。
癥狀體征由于全身多個系統均可受累,故臨床癥狀和體征復雜多變,主要表現如下:1.口腔潰瘍約98.6%的病人有口腔潰瘍。
55.2%為本病最早出現的初發癥狀,可反復發作。
可發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和舌部及扁桃體。
2.眼部癥狀占41.2%,發生較晚而危害較大。
臨床表現多樣,有反復發作的角膜炎、前房積膿、虹膜睫狀體炎、脈絡膜炎、視網膜炎、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結膜炎等,眼部損害常可導致視力減退甚至失明。
3.外生殖器潰瘍占92.3%,女性以陰唇潰瘍多見,多在小陰唇和大陰唇的內側,其次在前庭黏膜及陰道口周圍。
有時發生在會陰及肛門處,還可蔓延到子宮頸。
潰瘍數目及大小不定,有的較多較淺。
潰瘍邊緣向內陷進,周圍紅腫,潰瘍覆蓋著一些膿液,經常數周才愈合。
壞疽型潰瘍較嚴重,患者可有發熱及全身不適,局部疼痛。
潰瘍數天往往較少較深,邊緣不整齊及內陷。
周圍炎癥顯著,表面有污黃色或灰黑色壞死假膜。
強行剝去假膜,露出高低不平的基底。
有時潰瘍迅速擴展,形成巨大的蠶食性潰瘍,而使小陰唇殘缺不全,邊緣柔軟無浸潤,潰瘍的病理檢查無特異性。
4.皮膚癥狀占95.7%,以結節性紅斑最多見,亦可見多形性紅斑及痤瘡樣皮疹,針刺皮膚有過敏反應。
如膿皰瘡、毛囊炎、癤、蜂窩組織炎和潰瘍等。
有時出現結節性紅斑樣皮疹。
用消毒針刺皮膚會出現小丘疹或膿皰。
5.心血管系統的表現達25%~46%,主要為過敏性小血管炎,可有閉塞性靜脈炎、動脈內膜炎、主動脈炎及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末梢動脈瘤等。
病變累及靜脈,小的如視網膜血管,大的如上下腔靜脈均同時受累。
發生肺部血栓性靜脈炎,可引起肺梗死,可反復咯血;
多發性肺動脈血栓形成可引起肺源性心臟病。
6.神經系統癥狀雖僅占8%~10%,但病情嚴重,危害性最大,反復發作陣發性頭痛最常見。
中樞神經系統血栓性靜脈炎及微血管周圍炎,可引起腦組織病灶性軟化。
神經系統癥狀較其他癥狀出現晚,可出現頭暈、記憶力減退、嚴重頭痛、運動失調、反復發作的截癱與全癱和昏迷等。
臨床表現有腦干、腦膜、腦炎癥候群及器質性精神錯亂癥候群。
7.胃腸道病變發生率50%~64%,可引起口腔到肛門整個消化道和黏膜潰瘍,導致穿孔及增殖性改變,亦可因肝靜脈閉塞而引起Budd-chiari綜合征,常易誤診,增加其危害性。
8.高熱敗血癥樣表現雖多為不規則低熱,但有些病例出現弛張性高熱伴白細胞增多,酷似敗血癥。
9.關節及肌肉癥狀約占67.1%,四肢大小關節及腰骶等處均可受累,以膝關節多見,呈風濕樣疼痛,無畸形及骨質破壞。
以膝、踝及腕關節最常受累,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以后可恢復正常。
臨床表現及分類。
(1)基本癥狀:口腔潰瘍、陰部潰瘍、眼葡萄膜炎。
(2)特殊癥狀:皮膚病變、胃腸道病變、血管病變、肺部病變、關節炎、泌尿系統病變、神經系統病變。
疾病病因病因尚未確定,可能為病毒、鏈球菌、結核桿菌感染、結締組織病、環境因素、微量元素改變(病變組織內,多種微量元素增高,有機氯磷及銅增高)、遺傳因素如與HLA-B5密切相關(與HLA-B5有關者可達61%~88%),與HLA-D亦有一定關系,故認為有遺傳免疫因素參與,系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近年有纖溶系統缺陷學說,基本上認為本病患者的纖溶系統處于低下狀態,容易使多組織器官發生血管炎或血管栓塞。
病理生理病變主要為小動靜脈炎:鏡下所見為壞死性動脈炎引起細動脈阻塞,靜脈血栓;
口腔和外陰常同時發生潰瘍;
兼有虹膜睫狀體炎。
除眼、口、生殖器外,并可伴有其他系統的癥狀。
在多因素作用下,導致患者免疫功能失調和中性粒細胞功能亢進,引起機體多種病變。
診斷檢查診斷:1.完全型(1)具有上述3個基本癥狀。
(2)具有2個基本癥狀合并2個以上特殊癥狀。
2.不完全型(1)具有2個基本癥狀。
(2)具有1個基本癥狀并加2個以上特殊癥狀。
完全型的一般診斷較容易,但不完全型,尤其因本病患者的纖溶系統處于低下狀態,使多組織器官發生血管炎或血管栓塞,以至引起眾多的臨床表現時,需與其他病因引起的血管病變加以區別。
國際白塞病委員會分類診斷標準(國際標準)如下:①反復口腔潰瘍,1年內反復發作3次。
②反復生殖器潰瘍。
③眼部病變:前和(或)后葡萄膜炎,裂隙燈檢查,玻璃體內可見有細胞,視網膜炎。
④皮膚病變:結節性紅斑病,假性毛囊炎,膿性丘疹,痤瘡樣皮疹。
⑤針刺反應陽性:以無菌20號或更小針頭,斜行刺入皮內,經24~48h后在穿刺部位出現丘疹或小膿皰即應診斷為此病。
凡有反復口腔潰瘍并伴有其余4項中2項以上者,可診斷本病。
其他與本病相關的癥狀:A.關節炎。
B.皮下栓塞性靜脈炎、深部靜脈栓塞,動脈栓塞和動脈瘤。
C.中樞神經病變。
D.消化道潰瘍。
E.附睪炎和家族史。
實驗室檢查:皮膚穿刺實驗、血沉、黏蛋白、唾液酸、球蛋白、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抗口腔黏膜抗體等檢查有助于診斷。
其他輔助檢查:可行心電圖、腦電圖、CT、纖維胃鏡、腸鏡、血管造影和腦脊液等項檢查。
鑒別診斷注意與其他病因所致的口腔潰瘍、外陰潰瘍性疾病、眼科疾病相鑒別。
治療方案有全身癥狀時應適當休息,增加營養,服用維生素B、維生素C等。
在急性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如潑尼松(強的松)口服20~40mg/d。
但在血栓性靜脈炎及中樞神經系統受累者,使用激素時常需同時應用抗生素。
病情穩定后,應逐漸減少激素劑量。
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或硫唑嘌呤等與激素聯合應用,也有一定的療效。
在慢性期,可用中醫治療,以清熱、解毒、燥濕、祛風、止癢和止痛為主。
注意保持外陰清潔、干燥、減少摩擦等。
并發癥少數并發腎淀粉樣變,表現為腎病綜合征;
呼吸系統血管炎引起咯血或肺部彌散性浸潤,亦有轉為白血病之報道。
預后及預防預后:易反復發作。
預防:增強體質、減少感染、做好隨訪工作。
流行病學女性多見,男女比為3∶4,發病年齡為16~40歲(中青年多見),由于全身多個系統均可受累,故臨床癥狀和體征復雜多變。
特別提示增強體質、減少感染、做好隨訪工作。
引用:http://big5.wiki8.com/beiheqietebing_39320/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