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唾液】
拼音
tuòyè
英文參考
saliva;sputum;spit
英文翻譯Saliva;
sputum
中文解釋唾液是一種無色且稀薄的液體,被人們俗稱為口水,雖然在古代被稱為“金津玉液”,現代卻向來給人有不潔不雅之感。
唾液主要由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這三條唾液腺共同分泌出來,分泌的同時,受到大腦皮層的控制,也會受到飲食、環境、年齡以及情緒或唾液腺病變等影響。
人每日分泌1,000-1,500毫升的唾液為正常現象。
其中含有的碳酸鹽、磷酸鹽和蛋白質,對牙齒能帶來化學的保護作用;
其中含有的淀粉酶能夠幫助消化;
成分能對抗細菌;
能清潔口腔;
通過檢測唾液可驗出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
唾液的成分唾液無色無味,PH為6.6~7.1。
正常人每日分泌量約為1.0~1.5升(牛、羊等食草動物,每天唾液分泌量多達體重的1/3)。
人的唾液中99%是水,有機物主要是唾液淀粉酶、粘多糖、粘蛋白及溶菌酶等,無機物有鈉、鉀、鈣、氯和硫氰離子等。
唾液的成分隨動物種類不同而民間,人和一些哺乳動物(兔、鼠等)唾液中含淀粉酶,而狗、貓和馬等唾液中幾乎無此酶。
唾液的作用唾液中含有的碳酸鹽、磷酸鹽和蛋白質,對牙齒能帶來化學的保護作用。
人的唾液與食物混和能溶解食物中的可溶性成分,使之作用天味蕾而引起味覺。
唾液可防止口腔干燥,潤滑食物;
還可清潔口腔,沖洗殘留在口腔里的食物殘屑。
當有害物質進入口腔時,唾液可起沖淡和中和作用,并將它們從口腔粘膜上洗掉。
唾液使口腔濕潤,便于說話,在食物還未與胃酸混和前,胃內食糜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為麥芽糖。
唾液中的溶菌酶和硫氰離子具有殺菌作用,粘蛋白不僅有潤滑作用,進入胃后,還可中和胃酸,并在胃酸作用下,附著于粘膜上,對抗胃酸對胃粘膜的腐蝕。
唾液還有排泄作用,如體內有些物質及一些病毒,如碘化鉀、鉛、汞、狂犬病及脊髓灰質炎的病菌和艾滋病毒等都可經唾液排泄或傳播。
當腮腺受腮腺炎病毒感染可引起腮腺炎(痄腮),患者腮腺腫脹、疼痛,唾液分泌減少。
此病有傳染性,主要由患者唾液飛沫傳播。
某些鳥類的唾液腺很發達,它們以唾液將海藻粘合而造巢,如金絲燕所筑的巢,就是中國著名的滋補品“燕窩”。
與唾液有關的疾病睡覺時流口水的致病因素一、口腔衛生不良:口腔里的溫度和濕度最適合細菌的繁殖,牙縫和牙面上的食物殘渣或糖類物質的積存,容易發生齲齒、牙周病。
這些不良因素有刺激,可造成睡覺時流口水。
二、前牙畸形:這可能由于遺傳因素造成后天不良習慣,如啃指甲、吐舌、咬鉛筆頭等,造成前牙畸形,睡覺流口水。
三、神經調節障礙:唾液分泌的調節完全是神經反射性的,所謂"望梅止渴",就是日常生活中條件反射性唾液分泌的一個例子。
所以神經調節發生障礙,也可產生睡覺時流口水的情況。
睡覺時流口水,有咸味,枕巾呈淡黃色,很可能是由于口腔衛生不良,積存食物殘渣,天長日久牙石較多,引起牙齦發炎,乃至牙齦少量出血。
因而睡覺時流出口水有咸味,呈淡黃色。
防治的辦法是:首先要注意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習慣。
也可請口腔科醫生診治,采用潔治療法,去除牙石,服用維生素C及B2等藥,消除牙齦炎,減少不良刺激。
唾液分泌過量對健康的影響精神因素對唾液分泌影響甚大,俗語中把唾液稱作口水,一般人看到美食就會流口水,這是大腦對美食的記憶引起了分泌唾液分泌的反應,是正常現象。
而有些人由于體質原因,唾液腺對精神因素的刺激反應過度,當看到特別喜歡的人或物時會不由自主地流口水,緊張時也會口水多,無聊時也會口水多,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嘴里就會有滿口的唾液,不得不吐出來或咽下去,相當難受,這時候的唾液已不再是“金津玉液”了,變成了影響人正常社會交往和生活學習的障礙。
口水多的直接原因是支配唾液腺的植物神經活動相對興奮,由于過量分泌唾液的不適刺激,造成患者主觀上過度關注自己的唾液情況,久而久之有些患者還會患上輕微強迫癥,會不自主地關注自己和別人的唾液分泌情況,會感覺臉部肌肉或口腔或頜關節等不舒服,自己在人多容易緊張的場合講話會口水多,同時也會關注別人講話時的口水情況,無聊時思想又轉移到口水上會感到口水多,患者處于一種“口水多引起不適刺激--過度關注--進而再引起口水多”的惡性循環中不能自拔,這種不自主的行為給患者帶來很大的苦惱,造成抑郁、自卑、失眠等負面影響,患者自身已無法調整,必須要靠藥物幫助才能把患者的精神狀況和唾液分泌調整到正常狀態,只要患者唾液分泌正常了就不會再過分關注自己的口水情況,從而進入到精神與器官良性循環的正常狀態。
河南賽蘭生物科技公司采用直接調節植物神經系統和腸胃功能的特效中藥,加上微生態制劑合生素,能在短時間內減少唾液分泌到正常,放松大腦皮層,調整人的精神與器官進入到良性循環狀態。
引用:http://big5.wiki8.com/tuoye_40734/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