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EB病毒】
拼音
EBbìngdú
英文參考
EBvirus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將burkitt非洲兒童淋巴瘤細胞通過體外懸浮培養而建株,并在建株細胞涂片中用電鏡觀察到皰疹病毒顆粒,故名。
EB病毒的形態與其他皰疹病毒相似,圓形、直徑180nm,基本結構含核樣物、衣殼和囊膜三部分。
核樣物為直徑45nm的致密物,主要含雙股線性dna,其長度隨不同毒株而異平均為17.5×104bp分子量108。
衣殼為20面體立體對稱,由162個殼微粒組成。
囊膜由感染細胞的核膜組成,其上有病毒編碼的膜糖蛋白,有識別淋巴細胞上的EB病毒受體,及與細胞融合等功能。
此外在囊膜與衣殼之間還有一層蛋白被膜。
愛潑斯坦(M.A.Epstein)等1964年在確定為伯基特氏淋巴瘤細胞株中發現了一種皰疹病毒。
因為懷疑腫瘤可由伯基特氏淋巴瘤感染而引起,故對它進行了廣泛地研究。
(1)從伯基特氏淋巴瘤的細胞株中看到有E.B病毒;
(2)報道在伯基特氏淋巴瘤或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infectiousmon-onucleosis)中分離到的皰疹病毒接種于南美狨(marmoset)能引起淋巴瘤;
(3)人淋巴細胞的細胞株具有全部E.B病毒的基因等,并相繼報道伯基特氏淋巴瘤的病原體就是此病毒基因。
作為相類似的動物腫瘤性疾病有:蛙的腎臟腫瘤與蛙皰疹病毒;
雞的馬立克氏病與馬立克氏病毒;
由松鼠猴(squirrelmonkey)體內分離到的猴皰疹病毒(herpessaimi-rivirus)與引起夜猴(owlmonkey)和狨(mar-moset)的惡性淋巴瘤等。
其他方面還懷疑E.B病毒與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有關。
另還了解到與本病毒有相同抗原性的病毒能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EB病毒僅能在b淋巴細胞中增殖,可使其轉化,能長期傳代。
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具有EBv的基因組,并可產生各種抗原,已確定的有:EBv核抗原(EBna),早期抗原(ea),膜抗原(ma),衣殼抗原(vca),淋巴細胞識別膜抗原(lydma)。
除lydma外,鼻咽癌患者EBna、ma、vca、ea均產生相應的lgg和lga抗體,研究這些抗原及其抗體,對闡明EBv與鼻咽癌關系及早期診斷均有重要意義。
EB病毒長期潛伏在淋巴細胞內,以環狀dna形式游離在胞漿中,并整合天染色體內。
EB病毒在人群中廣泛感染,根據血清學調查,我國3~5歲兒童EB病毒vca-lgg抗體陽性率達90%以上,幼兒感染后多數無明顯癥狀,或引起輕癥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青年期發生原發感染,約有50%出現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主要通過唾液傳播,也可經輸血傳染。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細胞內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細胞,這些細胞大量進入血液循環而造成全身性感染。
并可長期潛伏在人體淋巴組織中,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潛伏的EB病毒活化形成得復發感染。
人體感染EBv后能誘生抗EBna抗體,抗ea抗體,抗vca抗體及抗ma抗體。
已證明抗ma抗原的抗體能中和EBv。
上述體液免疫系統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卻不能消滅病毒的潛伏感染。
一般認為細胞免疫(如t淋巴細胞的細胞毒反應)對病毒活化的“監視”和清除轉化的b淋細胞起關鍵作用。
由EBv感染引起或與EBv感染有關疾病主要有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非洲兒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一種急性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
多見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發病。
臨床表現多樣,但有三個典型癥狀為發熱、咽炎和頸淋巴結腫大。
隨著疾病的發展,病毒可播散至其他淋巴結。
肝脾臟大、肝功能異常,外周血單核細胞增多,并出現異型淋巴細胞。
偶而可累及中樞神經系統(如腦炎)。
此外,某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兒中可呈現致死性傳染性單核白細胞增多癥。
非洲兒童淋巴瘤多見于5~12歲兒童,發生于中非新幾內亞和美洲溫熱帶地區呈地方性流行。
好發部位為顏面、腭部。
所有病人血清含hbv抗體,其中80%以上滴度高于正常人。
在腫瘤組織中發現EBv基因組,故認為EBv與此病關系密切。
鼻咽癌多發生于40歲以上中老年人。
hbv與鼻咽癌關系密切,表現(1)在所有病例的癌組織中有EBv基因組存在和表達(2)病人血清中有高效價EBv抗原(主要hcv和ea)的lgg和lga抗體。
(3)一病例中僅有單一病毒株,提示病毒在腫瘤起始階段已進入癌細胞。
EBv特異性抗體的檢測用免疫酶染色法或免疫熒光技術檢出血清中EBvlgg抗體,可診斷為EBv近期感染。
在鼻咽癌血清中可測出vca-lgg抗體達90%左右,病情好轉;
抗體效價不降,因此對鼻咽癌診斷及預后判斷有價值。
尤其我國學者大規模人群調查,發現抗ea-lga效價上升,極大地增加了得鼻咽癌的危險性,為該癌腫的早期診斷,提供了重要手段。
嗜異性抗體凝集試驗主要用于傳染性單核白細胞增多癥的輔助診斷,患者于發病早期血清可出現lgm型抗體,能凝集綿羊紅細胞,抗體效價超過1:100有診斷意義,但只有60~80%病例呈陽性,且少數正常人和血清病病人也含有此抗體,不過正常人和血清病人的抗體經豚鼠腎組織細胞吸收試驗,可變為陰性。
化驗參考英文名Epstein-Barrvirus正常值正常成人陰性。
化驗結果意義鼻咽癌者IgA/VCA抗體陽性陽性血清可繼續稀釋至1:2560,佪恲耛覃陾來檢測最高陽性滴度。
這對判斷鼻咽癌療效與預后有一定幫助。
化驗取材血液化驗方法病毒的血清學檢查化驗類別血清學檢查、病毒的血清學檢查參考資料《新編臨床檢驗與檢查手冊》、《新編化驗員工作手冊》
引用:http://big5.wiki8.com/EBbingdu_41602/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