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親子鑒定】
拼音
qīnzǐjiàndìng
英文參考
identificationindisputedpaternity
概述自古親子鑒定的戲碼就一直在不同場景中上演,例如《南史》中記載了梁武帝蕭衍之子蕭綜“滴血認親”的故事,但是科學根據都十分薄弱。
醫學界在1935年開始使用血型來鑒定親子關系。
然而,A、B、O、AB等4種血型的重復性太高,排除率只有60%(意即在100個“假”父親中,只能排除60個),辨別度太低,加上“亞孟買型”等特殊血型陸續發現,以血型來判斷親子關系可能出錯,甚至因此造成家庭與法律的糾紛。
1976年,醫學界使用“人類白血抗原”(HLA)的檢查來作親子鑒定,鑒別度可提高到90%左右,但仍然無法滿足實際需求。
DNA比對開始被應用在親子鑒定上約在1990年代,而臺灣亦在1999年通過“脫氧核醣核酸(DNA)采樣條例”,2000年起正式實施。
每人都有兩條DNA,一半的DNA來自父親,另一半來自母親,因此為了判斷親子關系,可將父母的DNA型別與孩子的DNA型別加以比較,而且除了真正雙胞胎外,每人的DNA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一舉將排除率提高到99.99%以上,被認為是十分準確的檢驗法,可以在不同的樣本上進行測試,包括血液,口腔黏膜、含有毛囊之頭發、指甲、精液、牙齒、胎兒絨毛、胎兒羊水、組織、臍帶血....等。
人體細胞的DNA上有許多STR(短片段重復序列ShortTandemRepeat),這些DNA片段在個體間有著不同的重復次數,這就是DNA的多型性。
通過在DNA上每個人特有的片段綜合起來,利用PCR-STR(聚合脢連鎖反應-短片段重復序列)/RFLP(限制酵素片段長度多型性)技術來執行分析,我們就可以將不同的個體依基因型加以區分,這就是DNA親子鑒定的原理。
DNA親子鑒定所采用之點位以美國FBI之CODIS系統所采用13個點位為基礎,再加上其他更具鑒別力之點位來進行比對,例如加入“X/Y染色體系統”與“粒腺體系統”來提高鑒別力,總排除率可達百億分之一,在親子關系鑒定上,依照受測者間所共同擁有的DNA型別的出現頻率去計算該點位的親子關系指數,親子關系概率(準確率)可以達到99.99以上水平。
引用:http://big5.wiki8.com/qinzijianding_4718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