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大腦】
拼音
dànǎo
英文參考
cerebrum廣義的含義是中腦、間腦以及終腦的總稱。
狹義的含義只指終腦(即大腦半球)。
大腦是由前腦發育而來,腦的大部分屬于大腦。
大腦占據著顱腔的大部分,位于顱腔的前窩與中窩中,并向后伸展蓋于中腦和小腦之上。
大腦主要包括左、右大腦半球,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
人類的大腦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思維和意識的器官。
大腦半球的外形和分葉左、右大腦半球由胼胝體相連。
半球內的腔隙稱為側腦室,它們借室間孔與第三腦室相通。
每個半球有三個面,即膨隆的背外側面,垂直的內側面和凹凸不平的底面。
背外側面與內側面以上緣為界,背外側面與底面以下緣為界。
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滿深淺不同的溝和裂,溝裂之間的隆起稱為腦回。
背外側面的主要溝裂有:中央溝從上緣近中點斜向前下方;
大腦外側裂起自半球底面,轉至外側面由前下方斜向后上方。
在半球的內側面有頂枕裂從后上方斜向前下方;
距狀裂由后部向前連頂枕裂,向后達枕極附近。
這些溝裂將大腦半球分為五個葉:即中央溝以前、外側裂以上的額葉;
外側裂以下的顳葉;
頂枕裂后方的枕葉以及外側裂上方、中央溝與頂枕裂之間的頂葉;
以及深藏在外側裂里的腦島。
另外,以中央溝為界,在中央溝與中央前溝之間為中央前回;
中央溝與中央后溝之間為中央后回。
大腦半球的內部結構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大腦半球(cerebralhemispheres),二者間主要借一巨大的板狀纖維束名叫胼胝體(corpuscallosum)的相連。
大腦半球的前端叫額極,后端叫枕極。
大腦半球的表層為灰質(greymatter),稱為大腦皮質(皮層),主要是由神經細胞體所組成。
大腦皮質以內為白質(whitematter),由皮質的神經細胞胞體發出的神經纖維構成,稱為髓質(medulla)。
在白質中還存在一些灰質,由功能相同的神經細胞胞體集合而成,稱為神經核(nucleus)。
大腦兩半球內部存在各種的神經纖維,以便大腦兩半球各部位間進行聯系(如大腦回與回之間,葉與葉之間的聯系纖維)、兩個半球之間進行聯系(如胼胝體纖維),以及大腦皮質與皮質下各部位間的聯系(如大腦皮質與腦干、脊髓之間的上、下聯系纖維)。
腦就是通過這些神經纖維的聯系來完成它的功能的。
大腦包括大腦皮質與基底神經節(皮質下灰質)。
灰質覆蓋在大腦半球表面的一層灰質稱為大腦皮層,是神經元胞體集中的地方。
這些神經元在皮層中的分布具有嚴格的層次,大腦半球內側面的古皮層分化較簡單,一般只有三層:①分子層;
②錐體細胞層;
③多形細胞層。
在大腦半球外側面的新皮層則分化程度較高,共有六層:①分子層(又稱帶狀層);
②外顆粒層;
③外錐體細胞層;
④內顆粒層;
⑤內錐體細胞層(又稱節細胞層);
⑥多形細胞層。
白質皮層的深面為白質,白質內還有灰質核,這些核靠近腦底,稱為基底核(或稱基底神經節)。
基底核中主要為紋狀體。
紋狀體由尾狀核和豆狀核組成。
尾狀核前端粗、尾端細,彎曲并環繞丘腦;
豆狀核位于尾狀核與丘腦的外側,又分為蒼白球與殼核。
尾狀核與殼核在種系發生(即動物進化)上出現較遲,稱為新紋狀體,而蒼白球在種系發生上出現較早,稱為舊紋狀體。
紋狀體的主要功能是使肌肉的運動協調,維持軀體一定的姿勢。
引用:http://big5.wiki8.com/danao_4842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