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醫學百科●溫膽湯】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3-1-7 10:27
標題: 【醫學百科●溫膽湯】

醫學百科●溫膽湯

 

拼音

 

wēndǎntāng

 

《外臺秘要》卷十七引《集驗方》:溫膽湯處方生姜12克半夏6克(洗)橘皮9克竹茹6克枳實2枚(炙)甘草3克功能主治理氣化痰,清膽和胃。

 

治膽胃不和,痰熱內擾,虛煩不眠,或嘔吐呃逆,驚悸不寧,癲癇等。

 

用法用量上六味,切碎,以水1.6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備注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濕化痰為君;

 

竹茹清熱化痰,止嘔除煩,枳實行氣消痰,使痰隨氣下為臣;

 

陳皮理氣燥濕,茯苓健脾滲濕為佐;

 

姜、棗、甘草益脾和胃,協調諸藥為使。

 

諸藥合用,共奏理氣化痰,清膽和胃之效。

 

摘錄《外臺秘要》卷十七引《集驗方》

 

《世醫得效方》卷九:溫膽湯處方半夏竹茹枳實(麩炒,去瓤)各60克陳皮90克甘草(炙)30克茯苓45克人參30克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治大病后,虛煩不得眠;

 

及驚悸自汗,觸事易驚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空腹時服。

 

來效,加遠志(去心)、姜汁、炒北五味子各30克、酸棗仁30克(蚌粉炒入)。

 

摘錄《世醫得效方》卷九

 

《回春》卷四方名溫膽湯組成人參、白術(去蘆)、茯神(去皮木)、當歸(酒洗)、生地黃(酒洗)、酸棗仁(炒)、麥門冬(去心)、半夏(姜汁炒)、枳實(麩炒)、黃連(酒炒)、竹茹、山梔(炒)各等分,甘草3分,辰砂5分(臨服研末調入)。

 

主治內有痰火,驚惕不眠。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大棗1枚、烏梅1個,水煎去滓,入竹瀝調辰砂末服。

 

制備方法上銼1劑。

 

《三因》卷九方名溫膽湯組成半夏(湯洗7次)2兩,竹茹2兩,枳實(麩炒,去瓤)2兩,陳皮3兩,甘草1兩(炙),茯苓1兩半。

 

主治痰熱內擾,心膽氣虛,心煩不寐,觸事易驚,或夜多異夢,眩悸嘔惡,及癲癇等。

 

用法用量每服4大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7分,去滓。

 

食前服。

 

制備方法上銼為散。

 

各家論述1.《醫方集解》:此足少陽陽明藥也,橘、半、生姜之辛溫,以之導痰止嘔,即以之溫膽;

 

枳實破滯;

 

茯苓滲濕;

 

甘草和中;

 

竹茹開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涼肺金之所以平甲木也。

 

如是則不寒不燥而膽常溫矣。

 

《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

 

又曰:陽氣滿不得入于陰,陰氣虛故目不得瞑。

 

半夏能和胃而通陰陽,故《內經》用治不眠。

 

二陳非特溫膽,亦以和胃也。

 

2.《成方便讀》:夫人之六腑,皆瀉而不藏,惟膽為清凈之腑,無出無入,寄附于肝,又與肝相為表里。

 

肝藏魂,夜臥則魂歸于肝,膽有邪,豈有不波及肝哉。

 

且膽為甲木,其象應春,今膽虛則不能遂其生長發陳之令,于是土不能得木而達也。

 

土不達則痰涎易生。

 

痰為百病之母,所虛之處,即受邪之處,故有驚悸之狀。

 

此方純以二陳、竹茹、枳實、生姜和胃豁痰、破氣開郁之品,內中并無溫膽之藥,而以溫膽名方者,亦以膽為甲木,常欲得其春氣溫和之意耳。

 

《三因》卷八方名溫膽湯組成半夏(湯洗去滑)1兩半,麥門冬(去心)1兩半,茯苓2兩,酸棗仁3兩(炒),炙甘草1兩,桂心1兩,遠志(去心,姜汁炒)1兩,黃芩1兩,萆薢1兩,人參1兩。

 

主治膽虛寒,眩厥,足痿,指不能搖,躄不能起,僵仆,目黃,失精,虛勞煩擾,因驚膽懾,奔氣在胸,喘滿,浮腫,不睡。

 

用法用量每服4大錢,用長流水1斗,糯米1升,煮蟹眼沸,揚2000-3000遍,澄清,取2盞,入藥在內,加生姜7片,煎7分,去滓。

 

不以時服。

 

制備方法上銼為散。

 

《外臺》卷十七引《集驗方》方名溫膽湯組成生姜4兩,半夏2兩(洗),橘皮3兩,竹茹2兩,枳實2枚(炙),甘草1兩(炙)。

 

主治大病后,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去滓,分3服。

 

制備方法上切。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方名溫膽湯組成遠志、棗仁、茯神、當歸、川芎、鉤藤、半夏、廣皮、甘草、香附、茯苓。

 

主治婦女經行,卒遇驚恐,因而膽怯,神志失守,經血忽閉,面青筋搐,口吐涎沫,此緣驚則氣亂,恐則氣結故耳。

 

《雜病源流犀燭》卷六方名溫膽湯組成人參、茯神、遠志、朱砂、金石斛、生地、麥冬、棗仁、甘草、五味子、柏子仁。

 

主治怔忡,包絡動者。

 

《醫方類聚》卷二十三引《經驗秘方》方名溫膽湯組成陳皮2錢,半夏1錢半,茯苓1錢,枳實半錢,甘草半錢,遠志1錢,酸棗仁半錢。

 

功效定心志。

 

用法用量上作1服。

 

水2盞,加生姜7片,煎至8分,空心溫服。

 

滓再煎。

 

《明醫雜著》卷六方名溫膽湯組成半夏1兩,枳實1兩,橘紅1兩5錢,茯苓7錢半,甘草(炙)4錢。

 

主治膽氣怯弱,驚悸少寐,發熱嘔痰,飲食少思。

 

用法用量每服1-2錢,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活人方》卷六方名溫膽湯組成半夏3錢,橘紅1錢5分,枳實1錢,黃連1錢,天麻2錢,蘇子1錢5分,厚樸1錢,黃芩1錢,竹茹1錢,生姜汁5匙(泡用)。

 

主治痰氣火并結于中宮,在上則眩暈,干嘔作酸;

 

在下則腹痛便燥。

 

用法用量上水煎泡,加姜汁午前后服。

 

《直指小兒》卷一方名溫膽湯組成半夏(制)2錢半,枳實2錢半,茯苓半兩,橘紅1錢半,甘草1錢半,酸棗仁(溫湯浸,去殼)2錢半。

 

主治小兒驚悸頑痰。

 

用法用量每服1錢,入竹茹少許,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制備方法上銼散。

 

《古今醫徹》卷一方名溫膽湯組成半夏1錢,枳實1錢,竹茹1錢,茯苓1錢,甘草3分(炙),廣皮1錢,鉤藤鉤2錢。

 

主治傷寒挾驚。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大棗1枚,水煎服。

 

《筆花醫鏡》卷二方名溫膽湯組成制半夏1錢5分,枳實8分,陳皮1錢半,茯苓1錢半,人參1錢,熟地3錢,炒棗仁3錢,遠志1錢,五味子1錢,甘草(炙)5分。

 

主治膽氣虛寒,夢遺滑精。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3片、大棗1枚,水煎服。

 

引用:http://big5.wiki8.com/wendantang_7001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