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茵陳蒿湯】
拼音
yīnchénhāotāng
處方
茵陳蒿18克梔子15克(劈)大黃6克(去皮)
藥理作用
對中毒性肝損傷的防治作用《山西醫藥雜志》1975(3):79~93,四氯化炭中毒性肝損傷的大白鼠,在接受茵陳蒿湯治療后,肝臟細胞的腫脹、氣球樣變、脂變與壞死,均有程度不等的減輕。
肝細胞內蓄積的糖元與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復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轉氨酶活力顯著下降,這就為茵陳蒿湯的退黃作用與治療肝炎,提供了形態和功能的基礎。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退黃。
治濕熱黃疸,一身面目俱黃,色鮮明如橘子,腹微滿,口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黃膩,脈沉實或滑數。
用法用量
上三味,以水1.2升,先煮茵陳減600毫升,納二味,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服。
小便當利,尿如皂莢汁狀,色正赤,一宿復減,黃從小便去。
備注
方中茵陳清熱利濕,疏利肝膽為君;
梔子清泄三焦濕熱,并可退黃為臣;
大黃通利大便,導熱下行為佐,三藥相配,使濕熱之邪從二便排泄,濕去熱除,則發黃自退。
摘錄
《傷寒論》
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見《圣濟總錄》卷六十一方名茵陳蒿湯組成茵陳蒿1兩,赤芍藥1兩,甘草(炙,銼)1兩,木通(銼)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黃耆(銼)1兩,大黃(銼,炒)2兩。
主治黃汗,身體熱不退,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如人行10里再服。
以大小便通利為度。
制備方法上銼,如麻豆大。
《幼幼集成》卷四方名茵陳蒿湯組成茵陳蒿1錢5分,川黃柏1錢,黑梔仁1錢,燈心10莖。
主治頭汗至頸而還,將欲發黃。
用法用量水煎滾,熱服。
《圣濟總錄》卷三十四方名茵陳蒿湯組成茵陳蒿半兩,山梔子(去皮)半兩,柴胡(去苗)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桔梗(炒)半兩,牡丹皮半兩,貝母(去心)半兩,荊芥穗(去梗)半兩,升麻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切,焙)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麻黃(去根節,煎去沫,焙)半兩,細辛(去苗葉)1分。
主治癉瘧。
發作有時,但熱不寒,頭痛不安,通身俱黑,大腸秘積,小便黃赤。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2片,煎1沸,急瀉出,臨發熱頭痛時,去滓熱服,仍須食后。
但此瘧只發熱,并初發時先壯熱者,可服。
制備方法上為粗散。
引用:http://big5.wiki8.com/yinchengaotang_71124/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