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醫學百科●茄子】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3-1-7 09:26
標題: 【醫學百科●茄子】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7 09:40 編輯

醫學百科●茄子

 

拼音

 

qiézǐAubergine

茄子是為數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見的家常蔬菜。

 

在它的紫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維生素P,這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比的。

 

茄子屬茄科,一年生蔬菜。

 

原產印度,我國普遍栽培,是夏季主要蔬菜之一。

 

茄子食用的部位是它的嫩果,按其形狀不同可分為圓茄、燈泡茄和線茄三種。

 

圓茄,果為圓球形,皮黑紫色,有光澤,果柄深紫色,果肉淺綠白色,肉質致密而細嫩;

 

燈泡茄,果形似燈泡,皮黑紫色,有光澤,果柄深紫色,果肉淺綠白色,含子較多,肉質略松;

 

線茄,果為細長條形或略彎曲,皮較薄,深紫色或黑紫色,果肉淺綠白色,含子少,肉質細嫩松軟,品質好。

 

茄子的別名落蘇、茄瓜

 

茄子使用提示每次50~100克

 

茄子的營養價值1.保護心血管、抗壞血病:茄子含豐富的維生素P,這種物質能增強人體細胞間的粘著力,增強毛細血管的彈性,減低毛細血管的脆性及滲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

 

此外,茄子還有防治壞血病及促進傷品愈合的功效;

 

2.防治胃癌:茄子含有龍葵堿,能抑制消化系統腫瘤的增殖,對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

 

此外,茄子還有清退癌熱的作用;

 

3.抗衰老:茄子含有維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膽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對延緩人體衰老具有積極的意義。

 

4.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說:“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

 

茄子的選購1.茄子老、嫩的鑒別:嫩茄子顏色發烏暗,皮薄肉松,重量少,子嫩味甜,子肉不易分離,花萼下部有一片綠白色的皮。

 

老茄子顏色光亮發光滑,皮厚而緊,肉堅子實,肉子容易分離,子黃硬,重量大,有的帶苦味。

 

2.茄子的質量要求:以果形均勻周正,老嫩適度,無裂口、腐爛、銹皮、斑點。

 

皮薄、子少、肉厚、細嫩的為佳品。

 

茄子適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可清熱解暑,對于容易長痱子、生瘡癤的人尤為適宜;

 

2.脾胃虛寒、哮喘者不宜多吃;

 

體弱、便溏者不宜多食;

 

手術前吃茄子,麻醉劑可能無法被正常地分解,會拖延病人蘇醒時間,影響病人康復速度。

 

茄子的食療功效茄子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

 

具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

 

用于熱毒癰瘡、皮膚潰瘍、口舌生瘡、痔瘡下血、便血、衄血等癥。

 

茄子的食用建議1.茄子適用于燒、燜、蒸、炸、拌等烹調方法,如“魚香茄子”“炸茄盒”、“肉片燒茄子”等;

 

2.老茄子,特別是秋后的老茄子含有較多茄堿,對人體有害,不宜多吃;

 

3.油炸茄子會造成維生素P大量損失,掛糊上漿后炸制能減少這種損失;

 

4.在茄子萼片與果實相連接的地方,有一圈淺色環帶,這條帶越寬、越明顯,就說明茄子果實正快速生長,沒有老化。

 

如果環帶不明顯,說明茄子采收時已停止生長,此時的茄子已經變老,影響食用;

 

5.茄子遇熱極易氧化,顏色會變黑而影響美觀,如果烹調前先放入熱油鍋中稍炸,再與其它的材料同炒,便不容易變色;

 

6.切好茄子后,應趁著還沒變色,立刻放入油里直接炸。

 

這樣可以炸出茄子中多余的水分,在燉煮時,容易入味;

 

7.茄子切成塊或片后,由于氧化作用會很快由白變褐。

 

如果將切成塊的茄子立即放入水中浸泡起來,待做菜時再撈起濾干,就可避免茄子變色;

 

《*辭典》:茄子出處《本草拾遺》拼音名QiéZi別名落蘇(孟詵)、昆侖瓜(《大業雜記》),草鱉甲(《養生主論》),酪酥(《五代貽子錄》),矮瓜、吊菜子(《廣州植物志》)。

 

來源為茄科植物茄的果實。

 

夏、秋果熟時采收。

 

原形態茄,又名:東風草(《滇南本草》)。

 

一年生草本。

 

莖直立,粗壯,高60~100厘米,基部木質化,上部分枝,綠色或紫色,無刺或有疏刺,全體被星狀柔毛。

 

單葉互生;

 

葉片卵狀橢圓形,長6~18厘米,寬3.5~12厘米,先端鈍尖,基部常歪斜,葉緣常波狀淺裂,表面暗綠色,兩面具星狀柔毛;

 

葉柄長2~5厘米。

 

聚傘花序側生,僅含花數朵;

 

花萼鐘形,頂端5裂,裂片披針形,具星狀柔毛;

 

花冠紫藍色,橫徑約3厘米,裂片長卵形,開展,外具細毛;

 

雄蕊5,花絲短,著生花冠喉部,花藥黃色。

 

分離,圍繞花柱四周,頂端孔裂;

 

雌蕊1,子房2室,花柱圓柱形,柱頭小。

 

漿果長橢圓形、球形或長柱形,深紫色、淡綠色或黃白色,光滑;

 

基部有宿存萼。

 

花期6~8月,花后結實。

 

生境分布全國大部地區均有栽培。

 

化學成份含胡蘆巴堿、水蘇堿、膽堿、龍葵堿等多種生物堿。

 

種子中龍葵堿的含量最高,為1.2~1.5%。

 

果皮含色素茄色甙、紫蘇甙,以及飛燕草素-3-葡萄糖甙,飛燕草素-3,5-二葡萄糖甙等。

 

藥理作用果、葉(新鮮或干燥后之粉末)口服或注射其提取物,能降低兔與人的血膽甾醇水平,并有利尿作用;

 

但有人給健康男人每日口服此植物干粉12~24克/日,未能證實此結果。

 

性味甘,涼。

 

①《開寶本草》:"味甘,寒。

 

"②《隨息居飲食譜》:"甘,涼。

 

"歸經入脾、胃、大腸經。

 

①《本草求真》:"入腸、胃。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經。

 

"功能主治清熱,活血,止痛,消腫。

 

治腸風下血,熱毒瘡癰,皮膚潰瘍。

 

①孟詵:"主寒熱,五藏勞。

 

又醋摩之,敷腫毒。

 

"②崔禹錫《食經》:"主充皮膚,益氣力,腳氣。

 

"③《日華子本草》:"治溫疾,傳尸勞氣。

 

"④《滇南本草》:"散血,止乳疼,消腫寬腸,燒灰米湯飲,治腸風下血不止及血痔。

 

"⑤《醫林纂要》:"寬中,散血,止渴。

 

"⑥《隨息居飲食譜》:"活血,止痛,消癰,殺蟲,已瘧,瘕疝諸病。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內服:入丸、散或泡酒。

 

附方①治大風熱痰:大黃老茄子不計多少,以新瓶盛貯,埋之土中,經一年盡化為水,取出,入苦參末同丸,如梧子。

 

食已及欲臥時,酒下三十粒。

 

(《本草圖經》)②治久患腸風瀉血:茄子大者三枚。

 

上一味,先將一枚濕紙裹,于煻火內煨熟,取出入磁罐子,乘熱以無灰酒一升半沃之,便以蠟紙封閉,經三宿,去茄子,暖酒空心分服。

 

如是更作,不過三度。

 

(《圣濟總錄》茄子酒)③治熱瘡:生茄子一枚,割去二分,令口小,去瓤三分,似一罐子,將合于腫上角。

 

如已出膿,再用,取瘥為度。

 

(《圣濟總錄》茄子角方)④治婦人乳裂:秋月冷茄子裂開者,陰干,燒存性,研末,水調涂。

 

(《婦人良方補遺》)臨床應用茄子外用治療多種外科疾患:㈠老爛腳:取新鮮紫色茄子之皮,局部外敷,每日1~2次。

 

初用時局部癥狀加重,1星期左右反應消失。

 

㈡皮膚潰瘍:取茄子煨煅存性,研成細末,加入少量冰片混勻,撒布創面,紗布包扎。

 

㈢乳腺炎、疔瘡癰疽:將茄子細末撒于凡士林紗布上。

 

外敷患處。

 

共治4例皆有效。

 

摘錄《*辭典》

 

引用:http://big5.wiki8.com/qiezi_7816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