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醫學百科●小麥】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3-1-7 09:15
標題: 【醫學百科●小麥】

醫學百科●小麥

 

拼音

 

xiǎomài

 

英文參考

 

Wheat

 

概述小麥Wheat(學名Triticumaestivum),為禾本科植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糧食作物,其播種面積為各種糧食作物之冠,是重要的糧食之一。

 

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占第二位的糧食(僅次于玉米)。

 

一般以為小麥起源于中東的新月沃土區。

 

小麥可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兩種,也可以用面筋的含量來分為硬小麥和軟小麥。

 

小麥在我國已有5000多年的種植歷史,目前主要產于河南、山東、江蘇、河北、湖北、安徽等省。

 

小麥播種季節不同分為春小麥和冬小麥;

 

按麥粒粒質可分為硬小麥和軟小麥;

 

按麥粒顏色可分為白小麥、紅小麥和花小麥。

 

冬小麥秋季播種,次年夏季收獲;

 

春小麥春季播種,當年夏、秋收獲。

 

我國小麥以冬小麥為主。

 

小麥在我國種植區域廣泛,全國從南到北、從平原到山區,幾乎所有農區無不栽培小麥。

 

目前,我國小麥的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僅次于水稻,居我國糧食作物第二位。

 

小麥是我國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養人體的重要食物。

 

《本草拾遺》中提到:“小麥面,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

 

小麥營養價值很高,所含的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人體健康很有益處。

 

小麥磨成面粉為人食物,或者可以直接喂家禽家畜。

 

小麥也可以釀啤酒,但是沒有大麥用得多。

 

另外還有不太結種子的小麥用來放飼牛羊。

 

小麥的別名白麥

 

《*辭典》:小麥出處《本草經集注》拼音名XiǎoMài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小麥的種子或其面粉。

 

原形態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

 

稈直立,通常具6~9節。

 

葉鞘光滑,常較節間為短;

 

葉舌膜質,短小;

 

葉片扁平,長披針形,長15~40厘米,寬8~14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方圓形。

 

穗狀花序直立,長3~10厘米;

 

小穗兩側扁平,長約12毫米,在穗軸上平行排列或近于平行,每小穗具3~9花,僅下部的花結實。

 

小穗節間約1毫米;

 

穎短,革質,第1穎較第2穎為寬,兩者背面均具有銳利的脊,有時延伸成芒,具6~9縱脈,外稃膜質,微裂成3齒狀,中央的齒常延伸成芒,背面5~9脈,內稃與外稃等長或略短,脊上具鱗毛狀的窄翼,翼緣被細毛;

 

雄蕊3枚,花藥長1.5~2毫米,丁字著生,花絲細長,子房卵形。

 

穎果矩圓形或近卵形,長約6毫米,淺褐色。

 

花期4~5月。

 

果期5~6月。

 

本植物的莖葉(小麥苗)、干癟輕浮的種子(浮小麥)、種皮(小麥麩)亦供藥用。

 

各詳專條。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甘,涼。

 

①《別錄》:"甘,微寒,無毒。

 

面溫。

 

"②孟詵:"平。

 

"③《本草拾遺》:"皮寒,肉熱。

 

"④《綱目》:"新麥性熱,陳麥平和,小麥面甘,溫。

 

"歸經入心、脾、腎經。

 

①《本草經疏》:"入手少陰經。

 

"②《本草經解》:"入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

 

"功能主治養心,益腎,除熱,止渴。

 

治臟躁,煩熱,消揭,泄利,癰腫,外傷出血,燙傷。

 

①《別錄》:"除熱,止燥渴,利小便,養肝氣,止漏血,唾血。

 

"②《本草拾遺》:"小麥面,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

 

"③《綱目》:"陳者煎湯飲,止虛汗;

 

燒存性,油調涂諸瘡,湯火灼傷。

 

""小麥面敷癰腫損傷,散血止痛。

 

生食利大腸,水調服止鼻衄、吐血。

 

"④《醫林纂要》:"除煩,止血,利小便,潤肺燥。

 

"⑤《本草再新》:"養心,益腎,和血,健脾。

 

"用法用量內服:小麥煎湯,1~2兩;

 

或煮粥。

 

小麥面冷水調服或炒黃溫水調服。

 

外用:小麥炒黑研末調敷。

 

小麥面干撒或炒黃調敷。

 

注意《綱目》:"小麥面畏漢椒、蘿菔。

 

"附方①治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數欠伸: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

 

亦補脾氣。

 

(《金匱要略》甘麥大棗湯)②治消渴口干:小麥用炊作飯及煮粥食之。

 

(《食醫心鏡》)③治滑痢腸胃不固:白面一斤,炒令焦黃,每日空心溫水調(服)一匙頭。

 

(《飲膳正要》)④治內損吐血:飛羅面不計多少,微炒過,濃磨細墨一茶腳,調下二錢。

 

(《產乳備要》)⑤治老人五淋,身熱腹滿:小麥一升,通草二兩。

 

水三升,煮取一升飲之。

 

(《養老奉親書》)⑥治婦人乳癰不消:白面半斤,炒令黃色,醋煮為糊,涂于乳上。

 

(《圣惠方》)⑦治金瘡血出不止:生面干敷。

 

(《葡氏經驗方》)⑧治火燎成瘡:炒面,入梔子仁末,和油調(涂)之.(《千金方》)⑨治湯火傷未成瘡者:小麥炒黑為度,研為末,膩粉減半,油調涂之。

 

(《經驗方》)臨床應用治療外科感染:取陳小麥2斤,加水3斤,浸泡3天后搗爛、過濾、去渣,濾液沉淀后取沉淀物曬干,小火炒至焦黃研細。

 

臨用時將藥粉加醋適量調成糊狀,外敷瘡癤、丹毒等患處,日2次,已潰者敷瘡口四周。

 

據數千例觀察,有效率在90%以上。

 

摘錄《*辭典》

 

小麥的營養價值1.進食全麥可以降低血液循環中的雌激素的含量,從而達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

 

2.對于更年期婦女,食用未精制的小麥還能緩解更年期綜合癥;

 

3.小麥營養價值很高,所含的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人體健康很有益處。

 

小麥的用途1.小麥在我國主要用來加工面粉,制作各種面食,如饅頭、面包、餃子、面條、烙餅、蛋糕及油炸食品等。

 

根據制作不同的食品選擇相應品種的面粉,如做饅頭、面條、餃子等,要用中高筋力、有一定延展性、色澤好的面粉;

 

制作蛋糕、餅干及燙面制品選用筋力較低的面粉。

 

小麥的食用方法花色繁多,是其他任何糧種所不可比擬的。

 

小麥粒或碎小麥可用來代替稻米做飯;

 

熟小麥粒可發酵做成小麥豆豉;

 

小麥谷朊粉可用來制谷胺酸鈉,使食品有一股肉的味道;

 

小麥淀粉可用來做湯的稠劑等;

 

2.小麥還可用于制造酒精、淀粉和糊精、葡萄酒、白酒、啤酒、醬油、醋的原料;

 

麥粉經細菌發酵轉化為麩酸鈉后,可提制味精;

 

3.浮小麥是小麥干燥輕浮癟瘦的果實,性味甘、涼,入心經,有益氣除熱,養心生津,止虛汗、盜汗,骨蒸虛熱的作用,可治療虛熱多汗、盜汗、口干舌燥、心煩失眠;

 

4.法國一家面包廠的工人發現:無論他們年紀多大,手上的皮膚都既不松弛,也沒有老人斑,原因是他們每天都糅小麥粉。

 

小麥適合的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1.適宜心血不足的失眠多夢、心悸不安、多呵欠、喜悲傷欲哭,古稱婦人臟燥(癔病)者食用,也適宜婦人回乳時食用;

 

2.患有腳氣病、末梢神經炎者宜食小麥;

 

體虛自汗盜汗多汗者,宜食浮小麥。

 

小麥的食療功效小麥味甘、性涼,入心、脾、腎經;

 

養心除煩,健脾益腎,除熱止渴;

 

主治臟躁、煩熱、消渴、泄痢、癰腫、外傷出血及燙傷等。

 

小麥的食用建議1.小麥可煎湯,煮粥,或制成面食常服;

 

也可炮制研末外敷,治癰腫、外傷及燙傷;

 

2.存放時間適當長些的面粉比新磨的面粉的品質好,民間有“麥吃陳,米吃新”的說法;

 

面粉與大米搭配著吃最好;

 

3.對婦人臟燥者,小麥宜與大棗、甘草同食;

 

對自汗盜汗者,小麥宜與大棗、黃芪同食。

 

漂浮水面的干癟小麥稱浮小麥,止汗力更好。

 

引用:http://big5.wiki8.com/xiaomai_80658/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