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醫學百科●椎管內腫瘤切除術】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3-1-7 06:13
標題: 【醫學百科●椎管內腫瘤切除術】

醫學百科●椎管內腫瘤切除術

 

拼音

 

zhuīguǎnnèizhǒngliúqiēchúshù

 

英文參考

 

excisionofintraspinaltumor椎管內腫瘤見于脊髓的任何節段和馬尾神經,以胸段最常見。

 

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20~40歲之間的成年人占多數。

 

按解剖部位分硬脊膜外、髓外硬脊膜內。

 

髓內3大類。

 

按病理分類以神經纖維瘤、脊膜瘤及膠質細胞瘤(包括星形細胞瘤及室管膜瘤)3種最為常見。

 

椎管內腫瘤中良性者居多,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腫瘤,約3/4可手術切除治愈。

 

病人年齡即使較大,如70歲以上,有時亦可較好地耐受手術。

 

因此,對椎管內腫瘤的手術應持積極態度,除病人情況確定不能耐受手術者外,一旦確診為椎管內腫瘤,不論脊髓受壓程度的輕重,均應及時手術治療。

 

適應證有脊髓壓迫癥狀及體征,經腰椎穿刺、X線攝片等一般檢查及脊髓造影、CT掃描、磁共振成像或脊髓血管造影等特殊檢查,證實為椎管內占位性病變壓迫脊髓者。

 

術前準備同椎管-脊髓探查術。

 

麻醉全麻或硬脊膜外麻醉。

 

硬脊膜外腫瘤切除術硬脊膜外腫瘤可占椎管內腫瘤的17%~25%,良性腫瘤如脊膜瘤、神經纖維瘤、骨瘤、軟骨瘤、血管瘤、脊索瘤等較少見,惡性腫瘤中轉移性多于原發性,轉移性癌的原發灶以肺癌及淋巴肉瘤最多見,其次在肝癌、消化道癌腫等。

 

硬脊膜外良性腫瘤壓迫脊髓者均應手術治療。

 

惡性腫瘤由于根治困難,一旦臨床表現有神經根和脊髓明顯受損征象,即使外科手術摘除腫瘤,也難以使受損的神經功能有所恢復。

 

因此一般只對可能切除的單發病灶,以及病人情況佳,為了減壓或活組織檢查以明確診斷作為綜合治療的依據時方考慮手術。

 

反之,如病人身體衰竭或伴有嚴重并發癥(如肺炎、褥瘡等),或完全截癱3個月以上,或原發癌已廣泛轉移者,都不宜手術治療。

 

手術步驟1-1椎板切除,顯露腫瘤1.切口及椎板減壓側臥位或俯臥位。

 

以腫瘤的中央為中心設計切口,其手術操作步驟與椎管-脊髓探查術相仿。

 

按脊髓造影或臨床定位切除椎板后即見腫瘤,上下擴大手術野至腫瘤上下端增色已顯露為止[圖1-1]。

 

1-2切除硬脊膜外腫瘤的背側部分2.切除腫瘤腫瘤顯露后如系良性腫瘤,從腫瘤上極或下極開始剝離。

 

如系硬脊膜瘤,腫瘤附著的硬膜應一并切除,缺損處用筋膜修復。

 

如系神經纖維瘤,附著的神經根如確定不能保留者始予切斷。

 

如突向椎間孔,應探查是否突向椎間孔外成為啞鈴形腫瘤,其切除方法同圖9-6,7。

 

惡性腫瘤與硬脊膜粘連大多廣泛而緊密,切除時滲血多,完全切除多有困難,可大部切除以達減壓目的。

 

如有必要可取一塊作冰凍切片檢查。

 

決定切除后,從腫瘤邊緣開始,交替用剪刀、刮匙、活組織等沿硬脊膜把腫瘤切除[圖1-2],滲血用雙極電凝及明膠海綿壓迫等止血。

 

如腫瘤已蔓延至硬脊膜腹側時,可輕輕推開硬脊膜,用活組織鉗或刮匙盡量清除[圖1-3]。

 

轉移癌大部切除后,加上椎板減壓,術后可作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

 

骶棘肌作2~3層縫合,嚴密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不放引流管,以免腫瘤沿引流管幾外擴散[圖1-4]。

 

1-3切除硬脊膜外腫瘤的腹側部分1-4縫合圖1硬脊膜外腫瘤切除術3.后根切斷如腫瘤壓迫或浸潤神經根引起劇痛,其它方法治療無效時,可同時作受浸潤的脊神經后根切斷術。

 

方法是在腫瘤切除后,在該處把硬脊膜沿中線切開,分離出受侵犯的脊神經后根,該神經根在兩側齒狀韌帶之后,易于[圖2-1]。

 

小心從后根處分離出脊神經血管以免損傷,這是避免術后脊髓缺血的重要措施。

 

然后用止血鉗壓榨后切斷[圖2-2、3]。

 

切斷神經根的數目可視臨床需要而定,但不宜過多。

 

徹底止血后沖洗脊髓腔,間斷縫合硬脊膜,其它各層縫合同前述。

 

2-1脊神經后根及其與血管的關系2-2壓榨后根2-3切斷后根圖2脊神經后根切除術

 

術中注意事項腫瘤切除后,硬脊膜膨起搏動良好,一般不必再切開硬脊膜探查。

 

術后處理同椎管、脊髓探查術。

 

如系惡性腫瘤,則應予拆線后開始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并處理轉移癌的原發灶。

 

引用:http://big5.wiki8.com/zhuiguanneizhongliuqiechushu_10294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