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苓】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
【說文】卷耳也。
【爾雅·釋草】菤耳,苓耳也。
【註】卷耳形似□耳,叢生如盤。
【陸璣疏】可煑爲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婦人耳璫。
幽州謂之爵耳。
【博雅】苓耳,枲耳也。
又【詩·邶風】山有榛,隰有苓。
【傳】苓,大苦也。
又茯苓,藥名。
【淮南子·說山訓】千年之松,下有茯苓。
【魏志】潁川郤儉,能辟穀餌茯苓。
又豬苓。
【本草註】其塊黑,似豬矢,故名。
【韓愈·進學解】是猶昌陽引年,而進以狶苓也。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扶苓縣,屬九德郡。
又通零。
【說文】草曰苓,木曰落。
又【集韻】靈年切,音蓮。
草名。
【枚乗·七發】蔓草芳苓。
【註】古蓮字。
【韻會】亦作蘦。
又作□。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