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辭典/城隍】
(一)城池也。
《易泰》城復于隍。
(二)神名。
城隍二字始見於易之城復于隍也。
《禮郊特牲》天子大臘八,水庸居其七。
(註)水則隍也,庸則城也。
《陔餘叢考》城隍神之祀,南北朝已有之。
至唐淸泰中,始封城隍為王爵。
宋以後其祀徧天下。
明初京都郡縣皆為壇以祭之。
太祖初封京師城隍為帝,開封、臨濠、東和、平滌,以為王,府曰公,縣曰侯。
洪武三年去號,但稱某府某縣城隍之神。
洪武二十年改建廟宇,如公廨,設座判事如長吏狀。
淸因之,列入祀典。
(按)城隍之神,亦如人間之宰。
省城隍俗稱為省主都城隍,治一省之事,縣城隍以治一縣之事,如縣主也。
今各地均有城隍廟宇存焉。
稱為護國威靈公,而香火不衰也。
引用:http://dictionary.theway.hk/%e5%9f%8e%e9%9a%8d/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