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世界之最/世界之最/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黃河】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30 19:05
標題: 【世界之最/世界之最/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黃河】

世界之最/世界之最/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黃河

 

【標題】: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黃河

 

【內容】:黃河僅次於長江,是中國第二大河,幹流全長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綏遠、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九個省份,成「幾」字形,向東注入渤海,沿途彙集了三十多條主要支流和無數溪川,流域面積達七十五萬多平方公里。

 

中游段流經廣大的黃土高原地區,許多支流夾帶大量泥沙匯入,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黃色,因而得名。

 

黃河發源于青海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終年積雪。

 

黃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無數小湖的沼澤。

 

出星宿海後進入鄂陵湖和劄陵湖到瑪多,繞過積石山和西傾山,穿過龍羊峽到達青海貴德,長一千九百多公里。

 

上游段自貴德至綏遠省河口鎮,長一千五百多公里。

 

黃河在甘肅境內,穿過不少大峽谷,彙集許多支流。

 

中游段從河口鎮到河南盂津,長一千一百多公里。

 

河水折向南流,縱貫黃土高原,夾帶著大量泥沙,洶湧而下,到了壺口,地勢陡落,形成壺口瀑布,接著穿過龍門峽流到潼關,河道變寬,因匯人汾沁、洛河和消水等支流,水量大增。

 

河水到潼關為華山所阻,折向東流,過三門峽到盂洛,便進入平原地區。

 

下游段自孟津到山東利津縣注入渤海,長八百七十多公里,由於泥沙於積,水流緩慢,兩岸築有大堤,成為高出地面地上河。

 

黃河河道以源流段和上游段最曲折,中游段次之,而下游段則筆直。

 

從蘭州到潼關,河水繞流一個長方形的三邊,那就是著名的河套,約長二千公里。

 

占時下游河道遊移不定,河水有時在山東丘陵以北注入渤海,有時在山東丘陵以南奪淮流入黃海,兩者相距達五百公里。

 

黃河流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也是世界古文明發祥地之一。

 

藍田猿人化石的發現證明,遠在五、六十萬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已在現今陝西藍田縣一帶生活。

 

古代黃河流域的氣候比現在暖和濕潤得多,加上黃土質地松疏,利於耕種,十分適宜人類居住。

 

五千多年前,黃河中下游地區出現了仰紹文化,在河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等省發現的遺址,不下一千多處,發現的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以表面紅色而帶彩紋的陶器最多最具特色,因此仰紹文化又稱彩陶文化。

 

從發現殷墟可以證明三千年前中華民族在黃河中下游流域建立了最古老的文明大國。

 

在歷史上,黃河流城經常氾濫成災。

 

據記載,二千多年來,黃河下游潰堤達一千五百多次,較大規模的改道有二十六次,水災範圍北至天津,南達江蘇、安徽,廣達二十五萬平方公里。

 

河水夾帶到下游的泥沙總量,平均每年超過十六億公噸。

 

由於下游段地勢低平,河道坡降平緩,流速減低,大量泥沙於是沉積在河床上,平均每年逾四億公噸,其餘泥沙則流到河口,沖積成向海伸展的河口三角洲,平均每年造陸達二十多平方公里。

 

黃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產豐富,山川壯麗,居民幾占中國總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則約占全國四成。

 

【序號】:125

 

引用:http://tw.18dao.net/%E4%B8%96%E7 ... -%E9%BB%83%E6%B2%B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