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宗教●五法】
五法有種種:一、事理五法:阿毘達磨佛教(如世親的「俱舍論」)及大乘唯識宗,把萬物分成五類,(一)色法:即物質的存在。
(二)心法:又叫心王,是精神的主要活動。
(三)心所法:是附屬於心王的精神活動,如惱、愧、睡眠等;
小乘又分成大地、大善地、大不善地、大煩惱地、小煩惱地及不定地等六種;
大乘則分成遍行、別境、善、煩惱、隨煩惱及不定等六種。
(四)心不相應行法:是介於心與心、心與物、或物與物之間的一種關係;
例如文(即字)、名(即名詞或概念)、眾同分(兩物共同之性質)等。
(五)無為法:以上四類都是「有為法」,即會變化的、有生滅的、依存於其他事物的存在;
反之,無為法是那些不會變化的、不生不滅的、不依存於他物的存在,例如虛空、涅槃(擇滅)等。
二、相名五法:又叫三性五法。
(一)相:即一切森羅萬象的存在。
(二)名:萬物(相)的名字。
(三)分別:即能夠妄想相與名的精神活動。
(四)正智:了解相、名、分別皆虛妄的智慧。
(五)如如:前述正智所了解之真理。
三、理智五法:即唯識宗所說的真如、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及成所作智等五法。
(楊惠南)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44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