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藥學●抗凝血藥】
抗凝血劑之主要用途為防止血凝或血栓形成,其治療用途如下:一、輸血或施行肺臟或心臟外科手術時,防止血栓之形成。
二、預防一般外科手術血栓之形成。
三、預防再發性血栓靜脈炎及肺栓塞。
四、減少冠狀動脈血栓形成。
一、鈣結合劑:使血中Ca+2沈澱或生成螯合物而防止離體血液之凝固(如血液之貯存),而不用於全身之抗凝血作用,如檸檬酸鈉等。
二、香豆素類衍生物:主要能影響維生素K之作用,而干擾肝中凝血素元之合成,故中毒時以全血及維生素K解救。
常見者有(一)雙香豆醇,為由敗壞翹搖枯草分離得,現多以合成法製得。
作用用途如前,適用於不住院之病人,口服有效。
(二)苯甲香豆醇鈉,除抗凝血作用外亦可用做殺鼠藥。
三、?
二酮衍生物(Indandione):作用用途同香豆素類,常見者有苯?
二酮、二苯乙醯?
二酮、甲氧苯?
二酮等。
四、肝素類:如肝素鈉係自動物之肺或腸粘膜抽取,來源不同,效價亦不同。
作用之產生乃是與凝血活素形成複合物而阻止凝血素元變成凝血素而具抗凝血作用,但不能使已形成之血栓重行溶解。
使用本劑不可與香豆素類共用。
毒性方面常易發生流血不止之現象,可用硫酸魚精蛋白解救之。
(郭盛助、林宗平)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31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