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藥學●抗阿米巴病藥物】
阿米巴病係由赤痢阿米巴原蟲寄生所引起,包括急性、慢性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炎及肝膿腫等,主要多見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天然產之抗阿米巴藥物有古幾、鴉膽子及吐根鹼類。
其中吐根鹼及去氫吐根鹼主要作用於腸壁組織及肝臟內,具有催吐及抗阿米巴作用,用於急性阿米巴病,能迅速控制某症狀,但對慢性及阿米巴囊無效。
且易蓄積中毒,有心腎病者禁用,小兒及孕婦最好不用。
合成者如:一、有機胂劑:其中三價胂劑毒性太大,而五價胂劑對阿米巴囊及活性原蟲有肅清之效,但遠不如吐根鹼而毒性則較羥類強。
常用者有苯胂酸(卡巴松)及乙醯胂酚而以前者作用較佳,毒性較低,但仍易蓄積中毒,故每一治程之間均需隔一段時日。
二、羥類:常用者有二碘羥、氮碘羥(奇諾仿)及藥特靈等,主要作用於腸道,對腸阿米巴病有效,唯此類藥物會產生「亞急性脊髓視神經病(Mo)」會使四肢失去控制、上身痲痺及盲目等,已限制使用。
三、氮、阿莫待及羥氯,主要作用於肝阿米巴病。
四、抗生素類如四環素類、紅黴素等,會抑腸道阿米巴原蟲賴以共生之細菌,間接發揮治療作用。
其他如Flagyl對腸及組織內之阿米巴原蟲均有作用,並可用於治療滴蟲感染。
(郭盛助、林宗平)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310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